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6 认识人民币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6 认识人民币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17: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课程学时 第一课时
所属学科 数学 教学对象 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1.1.整体了解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人民币单位。
2.初步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掌握不同面值、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位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认识人民币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概念教学,教材中将本单元分为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面值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和进率,第二课时认识面值大于一元的人民币及兑换,第三课时开展以元为单位的购物活动及简单的计算,而这节课认识人民币是第一课时。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把例一、例二作为第一课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上,忽略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容易让学生形成点状的认知。为了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整体和系统化的认识,我对教材例一、例二、例三和例四进行了有机的重组,增加了对人民币各元素的完整认识以及对人民币发展史的了解。本节课围绕“个例探究—枚举归纳—沟通联系—拓展延伸”,通过分类分析,深入认识人民币,聚焦人民币单位,强化要素认识。利用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可以互换的,感受大面额人民币的产生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再借助数位表认识人民币的进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沟通分角元与个十百位之间的联系,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之后,再来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为后续开展购物活动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奠定基础,旨在从整体进入概念的认知,进而逐步深入探究,不仅学知识更重在方法与思维过程的形成,最终达成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2、学情分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但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学生对钱币的认知差异很大。尤其在线上支付日益普及的现状下,学生对人民币的接触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缺乏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导致人民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学习了数位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对认识人民币在知识基础和方法结构上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民币认识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生完成学习单的第一题

回顾旧知,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认识人民币
从生活场景入手,了解人民币,揭出课题
师:在中国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贴课题:认识人民币)
层次一:认识100元
从数、文字和图案这三个方面认识100元。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数、文字和图案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人民币。
层次二:用认识100元的方法认识各类人民币
小结:所以我们不但要看数,还要看清楚文字是元还是角。
层次三:分类
(1)按质地分
分为“纸币”和“硬币”
(2)按单位分
分为“元”“角”、“分”
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明确人民币的单位不一样,面值就不一样
介绍人民币只有1、2、5的数
层次四:课外延伸
介绍:其实人民币是不断地更新换代的,现在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
聚焦100元的认识。
明确大写文字:壹佰圆
生拿出人民币,互动中深入认识:通过同桌协作,互相辨认与介绍其他人民币。
识字:壹、贰、伍、佰、拾、圆
思考并讨论:
按一定的标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
观察我国的钱币上有哪些数。
欣赏:各套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发行史。 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聚焦例百元人民币的认识,了解钱币的各要素,帮助学生形成认识钱币的基本结构。
运用形成的结构,让学生迁移到对其他人民币的认识,明确用钱币上的数字和单位来确定面值。
通过分类分析,深人认识人民币,聚焦人民币单位,强化要素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相同数字后面带有不同的单位,所表示的面值有不同,以及人民币只有1、2、5这样的数据。
了解人民币发行史,深化学生的认知。
第二环节:进率与换算
层次一:元与元的换算
通过生活场景的付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种付钱方法
得出:元与元之间是可以互换的
思考:不同单位之间也能这样互换吗?
层次二:元、角、分的换算
(1)角和分的换算
(2)元和角的换算
(3)元和分的换算
(4)比大小:1元、1角、1分谁大谁小?
同桌讨论,学生汇报
10张1元能换成10元。
10张10元能换成100元。 通过购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产生初步的意识
借助数位表,使学生感受“满十进一”的过程,感悟出1元=10角、1角=10分,并推理出1元=100分,以及元、角、分的大小关系。
第三环节:灵活运用
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换钱练习

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换算练习,加强人民币的兑换理念
全课总结
打开书本第52页,回忆本课内容
小结:从数、文字和图案三个方面先认识了一百元,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了其他的人民币,通过分类找到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最后借助数位表发现了元、角、分之间的联系,原来它们跟学过的数位一样,也是满十进一的。

借助板书系统梳理零散的知识,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构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