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分数乘法(三)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分数乘法(三)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8 06: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个简单的问题,看看前面学的,大家还记得吗?计算:
汇报计算过程。
师:它表示什么含义呢?
这是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关分数乘整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乘法(三),看看还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板书:分数乘法(三)
新授。
数学文化介绍。
师:其实我们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也有关于分数的内容呢?“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师:有道理吗?我们一起结合图形来看看吧。假如把一个长的纸条当做那个木棍,用“1”来表示。那么第一天截取它的一半就是“求1的是多少?”算式是:……
师:还可以取吗?有没有最小的那个数呢?看来确实是万世不竭。其实这些算式都是在求一个数的是多少?
计算
师:那么我们来加大难度,挑战一个复杂一点的问题好吗??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刚才我们对庄子中记录文字的分析,发现图形确实能帮助我们直观分析问题,找到结果,请大家自己试着自己折一折,表示出?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描述自己的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操作,借助方形纸一起来研究怎么表示的是多少。
先竖着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用虚线画出折痕,取其中的3份,就是,用左斜线表示出来;
再横着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用虚线画出折痕,取其中的1份(带着学生数阴影部分的4份中的1份),就是的。
师:现在你们找到的就是织成网状的这个部分。谁能简洁描述一下刚才是怎么找到的的呢?
师:看来这个过程在图上体现的非常清楚,那结果呢?
的是多少?
师:你们都同意吗?老师怎么数的和大家不一样呢?如
图,1,2,……13,所以是,对吗?为什么呢?
师:看来分数单位不一样,能不能合起来数?那怎么办呢?
生:通分,,现在单位统一了吗?是多少?如何在图上也能一眼看出来呢?将虚线延长。
再看一遍演示过程。
在作业单上画一画,并说一说。

请学生边汇报折的过程和结果。
6、虽然图形既可以表示过程,也可以表示结果,但是当分母很大的时候,画起来不太方便,所以我们研究一下计算的方法,这些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且先不关注结果的形式)
出示中间过程一一验证上面三个算式。
出示结论: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就可以了。那?补充过程。
师:这个结论有道理吗?我们以?这个题为例,能借助图形解释一下吗?分子×分子是求什么?分母×分母是求什么?
师: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化成最简分数的,能约分的要约分。
板书的计算过程,先约分,再计算。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分数乘法中的另外一类,分数乘分数。那对比黑板左边的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
同中求异: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不过这里一个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分数。
异中求同:分母虽不一样,但其实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习题巩固。
课后习题 1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