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班级:
执教:
课题:体积
人数: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实验、思辨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概念,理解体积的含义。
2. 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在物体体积的比较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目标制定的依据: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线”、“面”之后对“体”的一个认识,学生的认知从平面图形过渡到了立体图形,至此对小学阶段的几何认识也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所以本单元不仅仅是“体”的教学,同时也是对“线、面、体”的一个总结。五年级体积概念教学,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长度概念、面积概念的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结构,又要注意为学生主动地类比迁移提供机会和时间空间的保证,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体积概念与长度概念和面积概念进行多种方式和多层次的沟通与比较,后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对长度、面积和体积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比较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从一维的线段度量到二维的面积度量再到三维的体积度量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因此,本课在前期回忆、复习、整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材料感知、思辨交流、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概念,进而理解体积的含义。其次,通过体积大小的比较过程,聚焦比较的方法,在统一比较标准的过程中,引出度量体积的基本单位,初步建立体积大小的量感。最后,通过体积守恒性等方面,深化体积概念的认识。
2.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上来说,最先认识的是“体”,在二年级时,学生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会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对“体”的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而且有小部分学生已经对体积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计算简单的长、正方体的体积,但只处于对计算公式的机械模仿上,并没有充分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并且学生对于前期学习过程的记忆也有些模糊。
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育人价值的挖掘需要充分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在一维的长度概念、二维的面积概念和三维的体积概念之间的差异比较与纵向发展脉络上的梳理。在前期复习过程中,关注度量概念、度量方法、度量工具、度量单位的研究过程。
本节课通过有形的载体,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自我思辨的过程中,完善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在语言充分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深化体积概念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能呈现语言表达不够完善、对于一些问题存在生活经验干扰等“真问题”,教师需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学生自我构建、完善的过程中,发展多元的思维表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1.初步感悟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师:无数个点累积而成了线,无数条线累积而成了面,无数个面累积而成了体。
学生感知
建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一、体积概念的建立
1.空间概念的建立(实验演示)
(1)师:你觉得水还能倒进去吗?为什么?
(2)师:为什么杯子中还剩下一些水?
小结:石头、水占空间。
板书:占空间
2.空间大小概念的建立
(PPT呈现)
师:哪个杯子倒进去的水最多?为什么?
小结:把不同物体放入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物体占的空间越大,留给水的空间越小,倒入的水也就越少……
板书:占空间的大小
3.联系生活实际
师:说说身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4.总结(板书)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充分表达
可能:能,因为还有空间。
可能:石头占了这部分水的空间。
独立观察、思辨、同桌交流
摸一摸、说一说
通过实验初步感知“空间概念”。
通过观察、思辨体会所占空间的大小。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体积的比较方法
1.比较体积的大小,思考判断依据
(PPT呈现)
小结:直接比较(观察、重叠)
间接比较(借助一个物体)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单。
聚焦体积比较的策略。
三、体积单位的形成
1. 统一比较的标准,引出单位体积
师:介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感知大小、建立量感
聚焦度量体积的基本单位,初步建立体积大小的量感。
四、拓展练习
1.利用单位体积,比较体积大小
2.利用体积守恒性(不计损耗的情况下),比较体积大小
思考、比较
同桌交流、反馈
深化体积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