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比例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比例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8 07:1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教 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学习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专项训练
1、求下面各组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2、化简下面的比:
1.5:1.2 16 :23 4.5:1 8:4
二、预习交流
1、出示交流问题
(1)什么叫做比例?试着写出一个比例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2、交流展示
质疑讨论: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3)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子,只有两个项。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一个等式,有四个项。
三、自主总结
1、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四、自主练习
(一)填一填
1、表示(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 )是否相等。
3、在1.8:2.4 = 6:8中,( )和( )是比例的内项,( )和( )是比例的外项。
(二)做一做
1.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6:10和9:15 20:5和1:4 6:9和0.9:1.2
:和1.6:3.2 14:20和2.8:7
2、下面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 4、5、12和15
(2)、 2、3、4和5
(3)、1.6、6.4、2和12
(4)、12 、13 、16 和14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24:( ) ( )15 =45
1.5:3=( ):3.4 48:( )=3.6:9
4.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拓展延伸:想一想
用四个数3、4、6、8,能组成哪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