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8 07:5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1933年10月1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上,流亡关内的东北沦陷区运动员组成东北代表队身穿孝服进入会场,顿时全场沸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响彻全场。这表明在当时(

A.集体活动激励民族情感
B.国民政府确定武装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以下这两首歌曲(

《国民革命歌》
1925年2月20日发表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5月10日发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A.反映了寻求救亡之道的时代主题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最终胜利
C.体现了中共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D.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3.民国二十六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的郝梦龄在忻口(山西)战役前一天给妻子剧纫秋写了一封家书。关于该家书(节选)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有力见证
C.忻口战役属于太原会战
D.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己经建立
4.贝特兰在《华北前线》中说道:“中国的民族战争,它的最先的那些子弹,并不在满洲,或上海或华北
前线,却在1936年12月12日铺满了雪的华清宫的外面发射了。不了解沈阳、西安和卢沟桥之间的偶然的
关系,就会不了解远东社会里的真实动向。”作者意在说明(

A.西安事变打响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B.卢沟桥等地的失陷直接导致西安事变的发生
C.西安事变与沈阳、卢沟桥事变没有必然联系
D.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5.下侧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军事斗争的地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武汉会战阻止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逐步占领战略要地
6.“中国军队此战拖住日军主力近5个月,推迟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为中国政府机构、工厂企业等的西迁赢得了时间,并且粉碎了日军企图聚歼中国军队主力数十万于鲁南苏北地区的计划,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此战(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体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显示了敌后战场的伟大力量
D.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7.1937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故依中华民
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8条,将其有期徒刑8年减为3年”。已入狱3年的前中共领袖因此获释。这件事(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C.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8.1940年春,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对上级的报告中写道:”如不及早采取对策,华北将成为中共天下,为此,方面军讨伐重点必须全面指向共军。”由此可知,当时(

A.华北已成全国抗战的中心
B.侵华日军主力转向了华北
C.敌后抗战力量得到了壮大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9.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局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即“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一分析促使中共(

A.警惕国民政府放弃抗日
B.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
C.对日军展开战略性反攻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0年8月,太行根据地效仿晋察冀正式成立统合青年抗日先锋自卫队、基干队的民兵组织。随后,
1941年1月,全区开始筹建领导民兵、自卫队的各级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各级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
员会的筹建意在(

A.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作战
B.加强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
C.筹划对日寇进行大规模反攻
D.参与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11.下表为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据此推知,日伪实行配给制意在(

A.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
B.掠夺敌后根据地财富
C.阻止民族工业的内迁
D.与国民政府争夺市场
12.看如图,这种臂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抗日部队中应该是在(

A.1931年9月后
B.1936年12月后
C.1937年8月后
D.1938年10月后
13.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该史实深刻反映了(

A.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威力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D.中国大大支援了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14.194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值为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
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来计价。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15.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
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

A.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
16.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C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17.“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开宗立派之作——《八女投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抗联题裁的中国画作品,画作展示了1938年冬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产生了广泛影响
B.妇女解放运动成果显著
C.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D.抗战促进民族精神重构
18.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
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该杂志的评论实际上反映了(

A.美国已经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B.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D.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统治彻底结束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李鼎铭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精兵简政的提案。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精简整编委员会,制订整编方案。军委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抽调干部入校受训,实行干部轮训制度。”同时,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规定“主力军应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在某些最困难的区域,“应当打消主力军和地方军的区别,全部武装地方化。”1943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工作职责做出规定:中央政治局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各根据地经过精简后,党政军脱产人员一般仅占全区人数的百分之三以下,军政开支大为减少,人民负担随之减轻,并且部队、机关人员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生活。
——摘编自吴志葵《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意义。
20.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18:AACDC
DCCAB
ACADA
CDC
19.(1)内容:精简机构(成立整编机构,制定整编方案);加强干部培训;加强地方军队建设(精简主力军,部分困难区域武装地方化);突出中央集中领导(加强中央政治局的领导)。
(2)意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执政能力;有利于减少军政费用支出,减轻人们负担;推动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的开展(部队、机关人员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生活);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形成的优良传统有现实意义。
20.(1)时间:1937年。新阶段: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3)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