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8.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8.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2课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2-15 2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教学案
一、教与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方程的变形,弄清楚每 步变形的依据,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的必要性。
2、让学生会应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
三、教与学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领会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图中马路的旁边栽了几颗树?间隔几段?段数和棵数有什么规律?(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棵,并且每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米栽棵,则树苗缺棵;如果每隔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你能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吗 (小组合作列出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会发现有括号,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入新课),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比一比谁解得对:① ②
交流解答过程,熟悉移项解方程的方法,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2)、下面去括号是否正确?
① ,②
学生交流回答,回顾去括号的法则。引导学生用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合作交流:
尝试解答方程 (1) ①
(2) ②
个性化设计:
学生解答交流,体会到方程②通过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可以转化为方程①,从而体验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解某些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步骤。
3、精讲点拨:
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得
提醒学生注意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不要弄错,去括号后,便把方程转化为已经会解的方程。要求学生理解每一步的变形依据,规范解题步骤。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改正。
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除以,得:
学生讨论交流错误原因,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改正。
(2)、方程的解是 ( )
2、能力提升:
(1)、解出植树问题的方程,注意检验是否合理。
(2)、解方程
(3)、如果代数式的值与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的值等于( )。
学生板演,共同交流。
(4)、要解方程,最简便的方法应首先( )
A、去括号 B、方程两边同乘
C、移项 D、方程两边同除以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观察题目特点。
(四)、达标测评:
1、选择题:
(1)、对于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
(2)、与方程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3)、如果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应取( )
2、填空题:
(4)、方程的解为( )
(5)、若方程的解为,则的值为( )
3、解答题:
(6)、按步骤解下列方程,并在草稿纸上检验:
①、
②、
(7)、若方程与的解相同,求的值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发现共性问题,及时点拨。
五、课堂小结:
遇到有括号的方程应该怎样处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强调如下:
1、遇到有括号的方程通常去掉括号,才能对方程继续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等变形,最终求出方程的解。注意规范解方程的步骤。
2去括号时,应按照去括号的法则进行,注意去括号后各项符号不要弄错。
遇有多重括号时,要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然后去大括号。
六、作业布置:
练习 配套练习册 (其中题选做)
七、教学反思:
王瓜店初级中学 尹燕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