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8 08: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
2.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3. 2013年3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由此加快了中国与非洲的务实合作。中国和非洲合作的诸多基础有( )
①历史上都曾遭受过殖民侵略
②都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③现在同为发展中国家
④都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南北对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其原因之一是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古巴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人物是( )
A. 赫鲁晓夫 B. 卡斯特罗
C. 玻利瓦尔 D. 圣马丁
5. 某班同学正在研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的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 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B. 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C. 动荡的中东地区
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6. 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则材料,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 印度独立 B.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C. 拉丁美洲的独立 D.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7. 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浪潮。属于上述范围内的独立与振兴浪潮有( )
①印度的独立 ②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
③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8④
8. 下列有关印度独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B. 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印度人民的利益
C. 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
D.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都成立了共和国
9. 下列哪些活动与纳赛尔有关( )
①推翻埃及王朝,建立共和国
②要求英军撤出埃及
③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④宣布埃及是社会主义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B. 炼油工业发展迅速
C. 石化工业发展迅速
D. 工业体系完整健全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民族觉醒意义的认识。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由“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到二战后亚非众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可以看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这一变化,据此,B项最符合题意。
2. B 解析 根据信息“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可推知非洲这一地区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选B项。
3. A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表述都正确,而“南北对话”一词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新中国与非洲三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④表述错误,所以选A。
4.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卡斯特罗,答案选B项。
5.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故选B。
6.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非拉民族的独立与振兴的准确认识与理解,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印度的独立,纳米比亚的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体现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故正确答案选B项。
7. A 解析 印度是亚洲国家,埃及是非洲国家,均在二战后获得独立。因此,“亚非”的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有印度的独立、埃及纳塞尔领导的革命,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古巴与巴拿马属于拉美国家,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三项。
8. B 解析: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而不是印度的利益,故选B。
9. A 解析 纳赛尔曾参加第一次中东战争,在战争中表现英勇,被誉为“中东雄狮”。他是埃及共和国的铸造者,共和国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民族利益的措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要求英军撤出埃及。①②③都与纳塞尔有关,埃及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A。
10. A 解析 西亚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而石油工业包括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等,故应选A。
11. 答案
(1)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地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原因: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的增强。影响: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民族觉醒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革命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与解放。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的变化是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得出原因。其国际影响是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民族觉醒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革命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与解放。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1. 1980年代后期,东南亚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1997年,国际金融投资商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漏洞进行货币投机炒作,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它们的财富顷刻道到洗劫,外汇短缺,债台高筑,经济迅速衰退。这股风暴先后波及港、台和韩、日,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国家股市打击沉重,也使世界股市连连下挫。这表明( )
A. 各国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大多会发生经济危机
B. 东南亚各国缺失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
C. 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危害世界经济
D. 国际货币金融投机炒作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 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 )
A.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B. 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 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 必须根据本国国倩制定发展战略
*3. 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 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 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 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 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 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B.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C. 都纷纷发展外向型经济
D. 经济都出现高速增长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沙特阿拉伯等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 )
A.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 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 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 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
*6. 下面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
②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有较大的发展
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逐渐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 有这样一个经济繁荣地区,它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 )
A. 巴拿马 B. 海湾地区 C. 阿富汗 D. 巴尔干半岛
8. 在追赶世界潮流的过程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产生了“亚洲四小龙”。下列不属于“四小龙”行列的是( )
A. 韩国 B. 新加坡 C. 中国香港 D. 缅甸
9. 二战后拉丁美洲各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有( )
①捍卫国家主权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都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0. 二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实现民族独立,但贫困落后、发展缓慢一直困扰着第三世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没有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
B. 遭受长期殖民统治,经济发展水平低
C. 缺乏发展经济的资金、技术和设备
D. 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C 解析:从材料可以表出,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导致的,不是繁荣导效的,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东南亚国家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缺乏,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势力可以利用这一体制,来洗劫发展中国家,C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国际货币金融炒作,但看不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2. D 解析:本题要求从理论上认识新加坡、韩国、印废经济的发展。A项表述不准确:B项适合新加坡、韩国的经济发展:C项适合印度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韩国、的度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故选D项。
3. D 解析:材料不涉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故A项错误;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只能顺应潮流、越利避害,故B项错误;该项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被殊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英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关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桂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些现象,都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故D项正确。
4.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最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故选B
5. D 解析: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
基本经验。
6. B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有所增加,③正确;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增长幅度上,发达国家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①错误,②正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而且有不新加大的越势,④错误。
故选B。
7. B 解析:通过所学,我们知道因为石油而经济繁荣的是海湾地区,所以答案是B。
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四小龙”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它们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故选D。
9. A 解析:③④中的“都”表述明显不符合历史史实,可排除,①②表述正确,答案选A项。
10. D 解析:A、B、C三项都是造成第三世界长期贫困落后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中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才是根源所在,故正确答案选D项。
11.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3)现象: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影响: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