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青岛出版社
认识磁极
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准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及意图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效果与评价
《认识磁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结合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等相关内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加文字呈现了曲别针、铁钉、铁屑、细线、泡沫塑料等本节课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此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试一试,磁铁的哪个部位吸铁多。
一
【教材分析】
活动二: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端会指向什么方向。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了“假如一块磁铁断成两块,每一块还有两个磁极吗?”的问题。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不同形状的磁铁共同现象,认识磁铁的磁极。
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的经历,而学生平时接触过磁铁,知道了磁铁的形状及磁铁能吸铁的特性,但大部分学生不清楚磁铁的磁力是怎样分布的,并且学生对磁铁的磁极有几个,位置在哪里还没有系统地研究。
正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磁铁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这节课会比较轻松愉快。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磁铁有两个不同的磁极;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能指示南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能通过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结论。
3.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团结协作
4.认识磁铁有磁极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人们的生活。
1.
重点: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知道磁极磁性最强。认识南极和北极,
2.
难点: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知道磁极的磁性最强。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回形针、铁屑、泡沫塑料、细线等
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说教法: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将采用引导探索发现法,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
说学法:《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中,我将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法学法】
一.谜语导人,引出课题:
师;一物脾气怪,钢铁它最爱,遇到就粘上,不扯分不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猜想,根据学生回答引出磁铁,引入课题。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磁铁,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
师: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铁,那么一块磁铁各个部位的吸铁能力相同吗?
学生猜想。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试一试,磁铁的哪个部位吸铁多?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磁铁、用实验盒装的铁屑和曲别针。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过程】
实验步骤:
1.4人为一组,每小组任选一种磁铁,选择曲别针或铁屑。
2.想办法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或铁屑(滚一滚,挂一挂等)。
3.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绘图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小组内要团结,共同想办法,轮流试一试,不要争抢。
2.实验时,低声交流,不要大声喧哗。
3.实验完成后,把桌面上的曲别针或铁屑收回实验盒里,所有实验材料放回材料区。
(低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尽可能明确详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发现。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用词,做到科学严谨。如两端,两极,两面,中间部位等;每一种形状的磁铁都要考虑到。
教师小结:磁铁吸铁最多的部位就是磁极,这里磁力最大,中间最弱,磁铁有两个磁极。
师:根据观察到的磁铁吸铁现象,总结出不同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部位吸铁最多,就是在得出结论。
活动二: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端会指向什么方向。
师:同学们,磁铁的两个磁极不仅吸铁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玩一个游戏,让磁铁自由转动起来,看看静止后磁铁的两端会指向什么方向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磁铁、细线、旋转架、装水的水槽、泡沫塑料。
学生依据现有材料讨论如何让磁铁自由转动起来。(可以用细线拴住磁铁中间部位悬挂起来;放在旋转架上;泡沫塑料放在水面上,上面再放磁铁……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教师可提示并演示。)
师:游戏时,每组选择一种形状的磁铁,选择一种方法即可,哪个小组讨论好了,组长就上来领取材料。
小组快速讨论,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并及时对实验现象进行拍照。(提醒选择悬浮法的小组,泡沫塑料不要碰到水槽。)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不管什么形状的磁铁,其两个磁极总是指向南北。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同的:指向南方的磁极叫作“南极”,用“S”表示;指向北方的磁极叫作“北极”,用“N”表示。我们见到的实验室里的磁铁大多涂了颜色,用来区分磁极。
引出磁铁的应用-指南针
三、课堂小结
1回顾这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谁是小组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位,选出今天的小小科学家
四.拓展活动
师:
聪明的小科学家们,老师有一个条形磁铁,不小心把它摔断了,摔断后的磁铁每块还有两个磁极?课后认真研究一下。
学生猜想。
师:同学们的分歧很大。课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这个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磁铁的奥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
【板书设计】
认识磁极
磁极
南极
S
北极
N
1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磁铁有两个不同的磁极;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能指示南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能通过观察现象能得出结论,锻炼归纳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团结协作。
九.
【教学效果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