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洲
要点一 中古时期的西欧
材料 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探究】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封君封臣制。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一)西欧封建庄园
1. 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2.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政治表现)
①产生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封土联系起来。
②内容
③结果
a.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b.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利,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实质
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⑤从属关系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基础)
①地位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
②内容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1)提供农民土地
(2)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3)主持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秩序
农民
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1)交纳地租,服劳役
(2)法律自由
农奴份地
农奴
(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2)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3)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
③特点
a. 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
b.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没有人身自由;
c. 等级森严。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这要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 王权的强化
(1)背景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割据势力严重),但也孕育着统一。
(2)表现
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英国“议会”开始逐渐发展)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 基督教会的权利
经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
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精神
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掌握着《圣经》的解释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
教堂星罗棋布,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
3. 西欧城市的发展
(1)兴起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10—11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和曼彻斯特)
(2)封建主与市民的矛盾
西欧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土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加紧了对城市市民的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3)争取自治权
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主要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暴动(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
影响:
经济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政治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文化
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4)市民阶级的形成
在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迅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其中的富裕商人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例题1 有学者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所发展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 )
A. 城邦
B. 封建等级制度和庄园生活
C. 市民政治
D. 议会政治
答案:B
思路分析: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封君封臣制度,它的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这也是欧洲中世纪的政治表现,同时当时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庄园经济,故选B项;A、C、D与题意不相符。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记忆的能力。
例题2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答案:C
思路分析:由材料可知西欧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一个经济体,庄园内的各种设施与作坊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经济体的运行,故选C项;庄园是一个封闭式经济体,故A错误;庄园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故B错误;D选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考点:西欧的庄园经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
例题3
材料 “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在欧洲中世纪,“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答案: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斗争。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来实现。
思路分析:西欧城市刚开始是受封建主的剥削与压迫的,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经营,城市开始了取得自治权的斗争,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逐渐实现了“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
考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要点二 中古时期的东欧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 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囯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
【探究】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查士丁尼法典》。
原因: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不断膨胀;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
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一)拜占庭帝国
1. 建立背景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故称为拜占庭帝国。
2. 《查士丁尼法典》
(1)编订者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设立法学委员会编纂而成的。
(2)目的
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3)完善
《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繤》《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4)影响
①国内:稳固了社会秩序,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国际: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知识延伸: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习惯法: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在国家形成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规则的习惯法。未经政府明确承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对固有的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遏制贵族垄断法律,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公民法(市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使用范围只限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期,罗马对外征服的地区扩大,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的各种复杂问题,之后逐渐诞生了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设立编纂委员会,汇编成《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 灭亡
(1)过程
①拜占庭帝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资源消耗严重。
②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原因
①国内因素:
a. 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b. 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c. 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②国际因素:
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二)俄罗斯
1. 兴起过程
(1)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2)在13世纪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莫斯科公国。
(3)16世纪初,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2. 伊凡四世改革(第一位沙皇)
对内: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之后他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
3. 结果
17世纪末,俄罗斯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例题1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 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 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 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灭亡
答案:D
思路分析: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所以它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的,故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罗马帝国在中国大唐时期就有了来往,故B项的说法正确;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也是西欧后来文艺复兴的文化源泉。故C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拜占庭文化并没有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灭亡,故D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拜占庭帝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运用的能力。
例题2 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
A. 查士丁尼
B. 克洛维
C. 查理曼
D. 君士坦丁
答案:A
思路分析:查士丁尼在位期间设立编纂委员会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故A正确;克洛维统一了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君士坦丁是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不符合题中材料法制建设的要求,故错误。
考点:《查士丁尼法典》
点评:考查学士史料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3 “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材料表明( )
①拜占庭帝国灭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②拜占庭帝国诞生于罗马帝国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④封闭保守导致落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思路分析:拜占庭并没有灭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故选A项。
考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点评: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