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九单元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九单元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8 09: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当代世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难点
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主要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史料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0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史料二: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
——江泽民2002年新年贺词
【探究】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史料二中“促和平”与“求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性作用。
(2)关系: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 确立依据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惊人发展,极大改变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 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知识拓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
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
2. 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以争端、叙利亚内战等等。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 认识与启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例题1 下图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
A. 战争的威胁消除
B. 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 和平与动荡并存
D. 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主流
答案:D
解析:漫画中人们正在用高楼替代坦克的信息以及“合作共赢”,体现了人们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故D项正确;战争的威胁不可能消除,故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中的“主宰世界”用词失当,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动荡,故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时代主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对漫画信息进行全面解读。
例题2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是自200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四起“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它首先在北美爆发,随后迅速蔓延。2010年8月,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出现至少18449个死亡病例。可见,全球化时代,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 )
A. 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
B. 人类往往束手无策,放任其自生自灭
C. 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疾病发源地的责任
D. 各国应该退回到之前自我封闭的状态
答案:A
解析:材料内容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从北美爆发,迅速蔓延,共有21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表明在全球化时代,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故答案为A;面对疾病,全球进行应对,为了共渡难关,B错误;材料显示该疾病发源于北美,C错误;全球化时代不能因为出现了疾病就封闭于世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 1992年,《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文件声称:“人类和自然界正处于冲突状态……也许会改变这个有生命的世界,使它不再能按照我们知道的方式来维持生命。”下列问题中属于人类和自然界冲突的有( )
①恐怖活动 ②环境污染 ③能源危机 ④毒品泛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人类和自然界正处于冲突状态”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的发展在促成社会经济发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殆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故②③正确,恐怖活动与毒品泛滥均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下人类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答题时间:40分钟)
1.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出当时( )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 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
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C.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
D.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3.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商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C. 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4. 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5. 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下图)。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 )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 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6. 200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文载: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B. 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D. 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7.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
A. 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 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8. 当前,恐怖主义猖獗,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恐怖主义( )
A.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 是世界不公平主要原因
C. 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D. 是世界不太平因素之一
9.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恐怖主义 C. 毒品走私 D. 贫富差距悬殊
10.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
A. 意识形态 B. 平等人权 C. 民族矛盾 D 国家利益
1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上述图文材料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1. D 解析:材料中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发展问题,说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故D正确;材料中主要说明联合国逐渐重视发展问题,不是多极化问题,故A错误;材料中强调联合国重视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努力方向,还没有确立,故C错误。
2.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主义是指倡导和支持国家间为共同利益而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政治运动。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独霸世界,但受到多种力量的制约,故A项错误。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不符合“国际主义”概念,故B项错误。D项与“国际主义”无关,排除。
3. C 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困逼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楚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她区的和平发展”可以分析出,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故C项正确。
4. B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式民主”在其它国家的推行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特点,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美式民主”不适合其它国家国情,而不是生态危机,故A选项错误;各国选择自己的民主道路也不能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故C选项错误;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东欧和苏联和平演变的结果,但这不是最贴切的主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 A 解析:材料中会谈双方都尽量避免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故选A;美国作为当前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B;朝鲜是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排除C;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排除D。
6. C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不发达国家增多,而不是表现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跨国公司,且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等国公司严童威胁各国民族经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表明各国间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世界银行,且一个国家发展不是依靠外部的援助而能实现的,故D项错误。
7. A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全球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故选A。
8. D 解析: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恐怖主义,故A项错误。恐怖主义猖獗与世界不公平无法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恐怖主义猖獗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故排除。恐怖主义给世界各地带去了不安定的因素,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因此D项正确。
9. D 解析: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故选D;排除ABC项。
10.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国家利益的,故D项正确;意识形态对美国对外政策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平等人权是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显然也不是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
11. 答案:(1)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2)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差距愈来愈大。
(3)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加剧,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史料: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
(1)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2)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3)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
(1)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全球治理机制
①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发挥积极作用。
②地区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①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②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目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理论来源: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秩序公正合理的行动方案。
②具体实践:
●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 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19年7月,已有100个成员。
总结: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中国政府从世界潮流出发,结合本国实际国情,提出了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大大推动了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形成,进一步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例题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的具体措施是( )
①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②精准扶贫
③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设立丝路基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①正确;精准扶贫是中国内部进行的,不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②错误;2016年1月由中国倡议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符合题意,③正确;丝路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由中国发起,总部在北京,符合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的题意,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 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标识。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其蕴含的理念是( )
A. 区域集团化 B. 科技是生产力
C. 可持续发展 D. 反对恐怖主义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这是联合的一次会议,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组织并不属于区域集团化,且材料中无区域集团化信息,故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无关于科技的信息,故无法体现选项内容,故错误;C选项根据材料的关键词“公正”“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推断利用环保促进持续发展维护公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材料中并无明显的反恐内容,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当代时代发展方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 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 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是要由多数人和国家来确立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旨在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故ABD项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答题时间:40分钟)
1.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外宾应邀而来。“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
A.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 公正合理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2.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他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3. 1992年,《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文件声称:“人类和自然界正处于冲突状态……也许会改变这个有生命的世界,使它不再能按照我们知道的方式来维持生命。”下列问题中属于人类和自然界冲突的有( )
①恐怖活动 ②环境污染 ③能源危机 ④毒品泛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4.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 )
A. 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
B. 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家关系格局
5.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演习。2018年6月9日到10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山东青岛举办了元首理事会会议,即青岛峰会。据此,你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 )
A. 世界性合作组织 B. 区域性经济组织
C. 区域性合作组织 D. 政府间反恐组织
6. 下图所示国际组织( )
A. 是最为成功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B. 延续了冷战思维主导的国际交往战略
C. 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
D. 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7. “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支、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递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
B. 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 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8. 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多国政府都已加入打击海盗犯罪的行列。中国海军的护航不能体现的是( )
A.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B. 充分体现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C. 充分体现中国军队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安全的积极态度
D.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9. 2018年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材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义利观是( )
A. 以联合国为中心
B.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
D. 惠及全球共同利益
*10.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
A. 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 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 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兴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
问题:据材料,概括指出国际形势的特点。
1. A 解析:“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肯定与支持,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排除B;目前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C;D不是主要原因。
2. C 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通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楚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可以分析出,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故C项正确。
3. B 解析:根据题干“人类和自然界正处于冲突状态”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的发展在促成社会经济发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殆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故②③正确,恐怖活动与毒品泛滥均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下人类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 C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B项错误;材料体现是新时期的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家关系格局,故D错误。
5. C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中亚四国和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组成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故答案为C项,排除A项;成员在许多领域进行合作,不仅仅是经济组织或反恐组织,排除B、D两项。
6. C 解析: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故选C。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排除A;G20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属于冷战思维的产物,排除B;世贸组织在1995年已经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排除D。
7. B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显示“金砖国家”的合作是为了对抗美国,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金砖国家”是经济领域的合作,并不是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C项错误;D项在题干中也无从体现,排除:“金砖国家”的区接会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B项正确。
8. D 解析:D项说法本身错误,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面临的问题之一,但并不是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且中国护航也体现不出此说法。
9. D 解析: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故选D;排除ABC项。
10. B 解析:依据所学,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国家利道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但局部地区仍动荡不安,故A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C、D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故选B项。
11. 答案: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据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