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嫦娥五号任务周期约23天,这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了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在月球上带回土壤样本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嫦娥五号执行任务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北京日落时刻提前,昼夜长短差距变大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地物影长变短 D.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 在美国洛杉矶(34°N,118°W)留学的小明同学开始观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直播时,当地时间为( )
A. 23日12时30分 B. 23日12时38分
C. 24日12时30分 D. 24日12时38分
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有水汽凝结时遵循湿绝热变化规律,无水汽凝结时遵循干绝热变化规律。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的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下图为某山体两个坡向气温垂直分布理论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b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 B. 秦岭南坡夏季气温变化与b线一致
C. 线a①至②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凝结放热导致 D. 随海拔升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先变大后变小
4. 山麓地带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 )
A. 8℃ B. 10℃ C. 12℃ D. 14℃
5. 下列地理事象符合曲线a变化规律的是( )
A. 华北平原的干热风 B.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草原
C. 伊犁河谷的“塞外江南” D. 金沙江干热河谷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族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越不适宜洗车。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昼夜温差比③地小 B. ③地中心气流下沉
C. ④地天气温暖晴朗 D. ⑥地比②地风速大
8. 某自驾游汽车从④地经⑤地到⑥地,天气变化正确的是( )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高
C. 阴晴:晴—雨—雨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1963年11月14日清晨,冰岛附近海底火山爆发,火山冲出水面,形成苏特西岛。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岩石,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9. 苏特西岛中部坚硬的岩石是( )
A. 大理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玄武岩
10. 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B. 地质构造运动頻繁,海岛不断沉降
C. 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 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据测定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其它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有关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
12. 砂砾石层的下界面形成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沉积 B.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侵蚀
C. 背斜顶部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沉积 D. 背斜顶部受沉积,向斜顶部受侵蚀
13. 若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缓慢抬升,则该区域最有可能演变为( )
A. 底部平坦的谷地 B. 沟壑纵横的山地 C. 宽广低浅的盆地 D. 顶部平四周陡的高地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附近海域有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 b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C. c洋流为中纬西风作用形成的风海流 D. 一艘货轮从①地到②地沿洋流b→c航行速度较快
15. 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上图中b处洋流的是( )
A.
B.
C.
D.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下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位置和1998年—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 与和悦洲相比,铁板洲( )
A. 面积更大 B. 距河口较近 C. 受流水侵蚀更强 D. 受流水堆积更强
17. 1998年—2016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 和悦洲面积增大,铁板洲面积减小 B. 两沙洲面积都减小,和悦洲减小速度较快
C. 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河流含沙量减少 D. 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中国登山队于2020年5月第三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下图中甲、乙为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谱(图中①—⑧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每次测量山峰数据都有变化,其原因不包括( )
A. 地壳抬升 B. 全球变暖 C. 测量技术 D. 流水沉积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植被类型在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B. 乙坡为阳坡,雪线的海拔高于北坡
C. 乙坡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 D. 甲坡自然带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20. 图中①处的自然景观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热带草原 D. 高山草甸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典型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 B. 甲、乙、丙三条河流的汛期均在夏季
C. 图示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多海雾 D. 该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22. 若乙河月平均径流量明显大于甲、丙两河,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乙河( )
A. 流域植被覆盖好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沿岸城市少,用水量小 D. 流域面积较大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传统民居)是港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特点是易于建造与搬迁。蒙古包春夏秋冬四季位置不同,总的原则是顺应自終环境和降低生态破坏,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下图是蒙古包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某条河流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蒙古包身呈圆柱形,顶呈拱形的原因是( )
A. 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 B. 易于建造,搬迁方便
C. 不易被吹倒,利于雨雪排散 D. 内部空间大,适应游牧生活
24. 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下列选址原因正确的是( )
①春季低洼处,牧场融雪早,牧草返青早②夏季高地,冰雪融水多,水源充足③秋季岗地,凉爽通风,且不易积水④冬季阳坡,温暖避风,减轻人工取暖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5. 关于图中河流水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B. 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C. 河流流速快,含沙量大 D. 河道弯曲,支流少
二、非选择题
26.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①地太阳高度为9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Q点地方时是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
(3)图中弧MP是____(晨线或昏线),该日后三个月内N点昼长的变化情况是____。
(4)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变迁最活跃的地区。“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且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近些年由于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变化,入海泥沙大量减少。下图分别示意1987年—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及1976年—2018年山东利津站黄河输沙量变化。
(1)描述1987年—1992年图中框内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利津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1)甲、乙两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图。A、B、C、D四处中,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发生在____处;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发生在____处。
(2)说明乙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海陆间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____。
(3)分析甲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____。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
30.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荣城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形多丘陵,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海草房”(下图)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因其屋顶材料取之于生长在浅海中的海草而得名。海草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晒干后非常柔韧,可防虫、防霉烂,持久耐腐、耐久性可达40~50年,且不易燃,以此作为屋顶,居住舒适.,百年不毁。
近些年来,因村民收入、近海养殖和传统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草房”分布范围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示意“海草房”分布范围。
(1)简述山东荣城冬季多雪的原因。
(2)分析当地人用海草建房原因。
(3)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草房”分布范围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聊城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二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嫦娥五号任务周期约23天,这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了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在月球上带回土壤样本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嫦娥五号执行任务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北京日落时刻提前,昼夜长短差距变大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地物影长变短 D.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 在美国洛杉矶(34°N,118°W)留学的小明同学开始观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直播时,当地时间为( )
A. 23日12时30分 B. 23日12时38分
C. 24日12时30分 D. 24日12时38分
【答案】1. B 2. A
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有水汽凝结时遵循湿绝热变化规律,无水汽凝结时遵循干绝热变化规律。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的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下图为某山体两个坡向气温垂直分布理论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b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 B. 秦岭南坡夏季气温变化与b线一致
C. 线a①至②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凝结放热导致 D. 随海拔升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先变大后变小
4. 山麓地带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 )
A. 8℃ B. 10℃ C. 12℃ D. 14℃
5. 下列地理事象符合曲线a变化规律的是( )
A. 华北平原的干热风 B.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草原
C. 伊犁河谷的“塞外江南” D. 金沙江干热河谷
【答案】3. C 4. B 5. C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族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越不适宜洗车。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昼夜温差比③地小 B. ③地中心气流下沉
C. ④地天气温暖晴朗 D. ⑥地比②地风速大
8. 某自驾游汽车从④地经⑤地到⑥地,天气变化正确的是( )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高
C. 阴晴:晴—雨—雨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答案】6. A 7. C 8. B
1963年11月14日清晨,冰岛附近海底火山爆发,火山冲出水面,形成苏特西岛。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岩石,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9. 苏特西岛中部坚硬的岩石是( )
A. 大理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玄武岩
10. 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B. 地质构造运动頻繁,海岛不断沉降
C. 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 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
【答案】9. D 10. A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据测定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其它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有关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
12. 砂砾石层的下界面形成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沉积 B. 背斜、向斜顶部均受侵蚀
C. 背斜顶部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沉积 D. 背斜顶部受沉积,向斜顶部受侵蚀
13. 若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缓慢抬升,则该区域最有可能演变为( )
A. 底部平坦的谷地 B. 沟壑纵横的山地 C. 宽广低浅的盆地 D. 顶部平四周陡的高地
【答案】11. A 12. B 13. D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附近海域有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 b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C. c洋流为中纬西风作用形成的风海流 D. 一艘货轮从①地到②地沿洋流b→c航行速度较快
15. 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上图中b处洋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14. D 15. D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下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位置和1998年—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 与和悦洲相比,铁板洲( )
A. 面积更大 B. 距河口较近 C. 受流水侵蚀更强 D. 受流水堆积更强
17. 1998年—2016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 和悦洲面积增大,铁板洲面积减小 B. 两沙洲面积都减小,和悦洲减小速度较快
C. 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河流含沙量减少 D. 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16. C 17. C
中国登山队于2020年5月第三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下图中甲、乙为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谱(图中①—⑧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每次测量山峰数据都有变化,其原因不包括( )
A. 地壳抬升 B. 全球变暖 C. 测量技术 D. 流水沉积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植被类型在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B. 乙坡为阳坡,雪线的海拔高于北坡
C. 乙坡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 D. 甲坡自然带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20. 图中①处的自然景观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热带草原 D. 高山草甸
【答案】18. D 19. A 20. 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典型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 B. 甲、乙、丙三条河流的汛期均在夏季
C. 图示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多海雾 D. 该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22. 若乙河月平均径流量明显大于甲、丙两河,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乙河( )
A. 流域植被覆盖好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沿岸城市少,用水量小 D. 流域面积较大
【答案】21. C 22. D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传统民居)是港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特点是易于建造与搬迁。蒙古包春夏秋冬四季位置不同,总的原则是顺应自終环境和降低生态破坏,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下图是蒙古包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某条河流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蒙古包身呈圆柱形,顶呈拱形的原因是( )
A. 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 B. 易于建造,搬迁方便
C. 不易被吹倒,利于雨雪排散 D. 内部空间大,适应游牧生活
24. 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下列选址原因正确的是( )
①春季低洼处,牧场融雪早,牧草返青早②夏季高地,冰雪融水多,水源充足③秋季岗地,凉爽通风,且不易积水④冬季阳坡,温暖避风,减轻人工取暖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5. 关于图中河流水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B. 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C. 河流流速快,含沙量大 D. 河道弯曲,支流少
【答案】23. C 24. C 25. D
二、非选择题
26.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①地太阳高度为9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Q点地方时是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
(3)图中弧MP是____(晨线或昏线),该日后三个月内N点昼长的变化情况是____。
(4)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
【答案】 (1). 21 (2). 17 (3). 23°26'N,45°E (4). 46°52' (5).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 晨线 (7). 不变 (8). 20°W向东至135°E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变迁最活跃的地区。“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且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近些年由于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变化,入海泥沙大量减少。下图分别示意1987年—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及1976年—2018年山东利津站黄河输沙量变化。
(1)描述1987年—1992年图中框内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利津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案】(1)特点: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或东南方向)推进;1987年—1989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速度较快,1989年—1992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速度较慢(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速度先快后慢)。形成过程:黄河从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沉积。
(2)变化趋势:波动减少。原因: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使河流含沙量降低;修建水库截留泥沙;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使入海径流减少,泥沙减少。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1)甲、乙两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图。A、B、C、D四处中,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发生在____处;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发生在____处。
(2)说明乙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海陆间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____。
(3)分析甲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____。
【答案】 (1). 甲 (2). B (3). C (4).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沿岸海水温度降低,蒸发量减少;海洋向陆地上空输送水汽减少;陆地降水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地表径流减少) (5). 厄尔尼诺发生时,沿岸水温升高,冷水性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鱼的饵料减少。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
【答案】(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
(2)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挡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侧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
(3)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30.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荣城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形多丘陵,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海草房”(下图)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因其屋顶材料取之于生长在浅海中的海草而得名。海草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晒干后非常柔韧,可防虫、防霉烂,持久耐腐、耐久性可达40~50年,且不易燃,以此作为屋顶,居住舒适.,百年不毁。
近些年来,因村民收入、近海养殖和传统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草房”分布范围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示意“海草房”分布范围。
(1)简述山东荣城冬季多雪的原因。
(2)分析当地人用海草建房原因。
(3)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草房”分布范围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该地冬季风西北风,风经过海域带来大量水汽,受丘陵抬升(或地形抬升),形成降雪。
(2)三面环海,多海草,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海草可防虫、防霉烂;用海草做屋顶持久耐用;减小可燃性。
(3)分布范围变化:缩小。原因:海洋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海草的生长量减少;海洋污染的増加也使海草减少;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提高,建筑材料的改变;海草房的建造工艺复杂,技术工人的缺乏;城市化进程加快,缺乏专业的维护、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