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文二则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文二则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0 19: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文言文二则
1.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
(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孰为汝多知乎?(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思援弓缴而射之。
A.这里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B.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2)孰为汝多知乎?
A.知道。
B.同“智”,智慧。
(3)孔子不能决也。
A.断定,拿定主意。
B.决定最后胜败。
3.先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完成练习。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
)矣。
(3)通国之(
)善弈者也。
我发现文言文中的“之”有很多是代词,代指上文中出现的内容。用“之”字可以
(A.避免混淆,使内容便于区分
B.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D.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两个人学习的表现却不同,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用四字词语填空)
用上面的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

6.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
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两小儿辩日
②两小儿笑
③孔子不能决
④孔子见两小儿
7.阅读课内片股,完成练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目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
(2)
我发现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
(3)选段主要运用
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
8.小练笔。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请你用“具体的事例+观点”的方法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9.假如两小儿在你面前辩日,请你结合资料,用简练的语言为两小儿解释。
资料一
早晨,太阳初升,人们以地面上的物体为对照物,因此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大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对照物,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资料二
中午时,太阳光直射在地面上;早晨时,太阳光斜射在地面上。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热。
观点:
理由:
答案
1.(1)wéi(2)wèi(3)wéi(4)wèi
2.(1)B(2)B(3)A
3.(1)③

(2)②

(3)④
B
4.C
5.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心猿意马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1)两个人同时跟弈秋学下棋,因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怕成就
(2)④①③②
7.(1)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远近的问题
(2)
A
B
(3)对话
我们要学习两小儿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说话有理有据的态度。
8.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他勤奋好学,自幼爱好书法。他经常坐在池子边练字,每次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他所写的《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上”,而他也因为书法上的成就被人们誉为“书圣”。是他比别从聪明吗?不是的。是他下了比别人更多的功夫,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这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9.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而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小。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人们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直射大地,人们感到很热。但无论怎样,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