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因其独有的风格在中国古代诗坛上享有嵩高的地位,它们多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来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住之情。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宋代三位大诗人一起去感受他们笔下的田园风光吧!
1 古诗词三首
我会认
锄
锄头
chú
我会写
蜻
疏
篱
稀
稀少
篱笆
蜻蜓
生疏
shū
蜓
蜻蜓
蝶
蝴蝶
tíng
dié
茅
茅屋
檐
屋檐
翁
渔翁
qīng
赖
依赖
lài
xī
lí
yán
máo
wēng
宿
宿舍
sù
徐
杂
杂草
徐缓
xú
zá
剥
剥削
bō
多音字
乐
lè
欢乐
yuè
音乐
落
luò
落叶
là
丢三落四
lào
落枕
多音字
剥
bāo
剥花生
bō
剥削
兴
xīng
兴奋
xìng
杂兴
[好]辨读:hǎo(很好)hào(爱好)
运用:小明有个很好(hǎo)的爱好(hào)。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对对碰
寻——
入——
儿童——
蛱蝶——
亡赖——
深——
长——
肥——
低小——
稀疏——
找
进
小孩
蝴蝶
浅
短
瘦
高大
密集
顽皮
宿新市徐(xú)公店
【宋】杨万里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
知识链接
篱:
篱笆。
稀疏。
词语解释
径:
小路。
疏疏:
阴:
树荫。
急走:
奔跑。
初读课文
篱落疏(shū)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xú)公店
【宋】杨万里
理解诗句
诗意: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枝刚刚长出新叶,还尚未形成树荫。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静态描写:诗的前两句着重描写了农村静态的景物。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宁静,也展示出了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静态描写
理解诗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动态描写:诗人连用“急走”“追”“飞”
“寻”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跌跌撞撞追捕蝴蝶,东张西望找寻蝴蝶的场景,反映了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
动态描写
《宿新市徐公店》全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设计
喜爱
篱笆
情:
画:
一径
枝头
(静)
儿童
追赶
黄蝶
(动)
色:
绿
黄
中心思想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作业
四时田园杂(zá)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知识链接
范成大 字至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品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肥:
指果实大。
白天长。
词语解释
稀:
稀稀落落。
长:
惟有:
只有。
蛱蝶:
蝴蝶。
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
初读课文
四时田园杂(zá)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lí)落无人过,
惟(wéi)有蜻蜓蛱(jiá)蝶飞。
理解诗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景物特点。
前两句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诗意: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理解诗句
诗的第三句,用“无人过”从侧面反映了农事的繁忙。最后一句以“蜻蜓蛱蝶飞”衬托村中的寂静。总的来看,这两句诗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达到了以动衬静,显得更静的效果。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篱笆旁无人经过,从侧面反衬出农民的忙碌,同时又与蛱蝶形成对比,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板书设计
景美
热爱
人忙
赞美
中心思想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背默这首古诗。
作业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知识链接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代表作品有《稼轩长短句》。其词以豪放风格为主,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茅檐:
茅屋。
趴。
词语解释
卧: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和老妇。
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
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初读课文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
大儿锄(chú)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bō)莲蓬。
白描:这首小令,没有使用一句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理解诗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诗意: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淙淙流水,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环境描写
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了出来。
理解诗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在一起用吴地方言悠闲自得地聊天。
这两句诗形象地再现了老年夫妻温馨、惬意的生活画面。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理解诗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下阕四句写这一农户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写得极为通俗易懂,并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下阕描写了什么?
《清平乐·村居》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生活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热爱
翁媪图
向往
安适
悠闲
三儿图
中心思想
《清平乐·村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出诗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课后习题解答
教师指导:阅读《宿新市徐公店》时可用活泼向上、欢快的语调来读。
注意停顿: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应读出诗人对果实丰收的喜悦之情。
阅读《清平乐·村居》应用轻松、愉快的语调来读。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需要先背诵古诗,然后按照题目,朝代和作者、诗歌正文的顺序进行默写,注意不能写错别字,默写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如果有错误,把错误改正后,再多写几遍,争取不再出错。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wéi)有蜻蜓蛱(jiá)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示例:读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的眼前浮现出:儿童在黄花地中追逐蝴蝶,玩闹嬉戏,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读了“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我的眼前浮现出: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的眼前浮现出: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