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中考复习导学案课时六§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中考复习导学案课时六§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8 22:2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六
§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复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3.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导学过程】
基础检测试着做下列题,不会的,快速阅读教材54—60页,然后继续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合作用,写出其反应式?
易错易混:(1)比喻识记:绿叶比作一个绿色的工厂,车间=叶肉细胞,机器=叶绿体,动力=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①误把“→”写成“=”②误把氧气写成氧。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图示过程:
(2)现象分析:
(3)注意事项:
①暗处理是为了
,以免叶片内残余的有机物干扰实验结果。

能溶解叶绿素,而
不能溶解叶绿素。因此,为了去除叶绿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必须将叶片放在
中脱色。
③由于酒精沸点较
,直接加热不仅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因此,应将酒精
加热。
巩固提升
1.[2020?绵阳,25.2分]右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2.[2020?德州,3.2分]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3.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的水中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
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D.柳树叶的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来的
4.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
5.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6.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
(答出一条即可)。
7.[2020?南允,17.10分]我市某村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既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到该村实习所做的有关实验(图甲,实验桑树已经过暗处理)和数据分析(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甲图中用黑纸片遮住桑叶一部分的目的是 
 。
(2)将甲图中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显示A处变蓝,B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乙图是根据桑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测定值所绘制的曲线,图中MN段光合作用的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降低环境温度,则乙图中的M点会 
 。
A.下移
B.上移
C.不变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
8.[2020·青岛市,39.10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是 
 、 
 。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 
 (填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再用黑纸片将叶片I的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I,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I的b处的现象是 
 ,能得出的结论是 
 、 
 。
(3)兴趣小组在密闭温室种植小麦幼苗并绘制了如图三、图四所示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
①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18~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0~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分别是 
 时左右。
②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 
 。可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9.[2020·临沂,27.8分]“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大樱桃因晶莹剔透、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是大棚种植的首选果蔬品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根据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组的同学们利用大樱桃幼苗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1)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图中A处应滴加等量的 
 。若探究过程顺利成功,则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
(2)该组同学通过观察图二并查找资料。了解到大樱桃属于被子植物,你认为它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二)乙组的同学们探究大棚内大樱桃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图三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大樱桃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Ⅰ、Ⅱ),图四为大樱桃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
(1)从图三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 
 点开始的,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点。(填图中字母)
(2)图三中大樱桃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是 
 (填图中字母)。图中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主要是由于植物叶片的部分 
 关闭。
(3)结合图四,请你为大棚种植户提一条建议,以增强大樱桃植株的生理过程A,从而提高其产量: 
 。
拓展延伸
10.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其原因是

(2)如果瓶子中种子的呼吸作用过于旺盛,致使玻璃罩内氧浓度过低,抑制了幼苗的
,使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能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

(3)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
会减弱,从而引起幼苗的相关作用也会逐渐减弱。
(4)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
处理。
(5)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请分析水珠主要来自

(6)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原理是

课时六
§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巩固提升】1-5.CDAAC
6.(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5)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
7.(1)形成对照实验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小于
(4)B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储存着能量)+氧气
8.(1)乙瓶无明显变化
丁瓶变浑浊(2)
黄白色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光(3)①小于
18时、6

夜间随温度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9.(一)(1)油滴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
(1)
a
f
(2)
b、f
气孔
(3)合理密植,科学剪枝;科学调控大棚温度;适时通风,适当増加二氧化碳浓度等。
10.
(1)增强
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2)呼吸作用
减弱(下降)(3)呼吸作用(4)暗(遮光)(5)幼苗的蒸腾作用(6)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