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常见的碱(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常见的碱(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9 23: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碱
导学目标:
1.了解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理解并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3.理解并掌握碱的通性。
4.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掌握酸或碱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自主预习
1.常用的碱有??????????、????
?
?
?、??????
?
?、????
?
?
?。
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
?,所以它的俗称叫做????
?
?
?、??
?
?
?
?或??????
?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
?
??溶液。
3.氢氧化钠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一是因为在空气中容易吸收????
?而潮解(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二是因为它能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
?
?
?
?。
4.氢氧化钙俗称??????
?
?或???????
??,它的水溶液俗称?????
?
??;氧化钙俗称????
?
?
?。
5.酸的溶液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
?
?
?
?
?
?
?
?
?
??。
6.碱的溶液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
?
?
?
?
?
?
?
?
?
?
?
??。
【尝试挑战】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
A.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C.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D.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探究指导:
1.氢氧化钠:(1)白色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又称其为火碱、烧碱或苛性钠;(2)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解时放热,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氢氧化钙:(1)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常用的石灰水;(2)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3)工业上用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来制得氢氧化钙,即:CaO+H2O=Ca(OH)2。
3.其他常用的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
例题1: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浓盐酸
思路分析:氢氧化钠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必须密封保存;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必须密封保存。
答案:C
【跟踪训练】
1.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图10-1-2-1
探究二???碱的化学性质
探究指导: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CO2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SO2
2NaOH+SO2=Na2SO3+H2O
Ca(OH)2+SO2=CaSO3↓+H2O
SO3
2NaOH+SO3=Na2SO4+H2O
Ca(OH)2+SO3=CaSO4↓+H2O
说明:氢氧化钠不能露置在空气中而应密封保存,原因有两个:一是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解;二是它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例题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剂,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思路分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是一种可溶性碱,它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答案:烧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干燥??
矿泉水瓶变瘪??
2NaOH+CO2=Na2CO3+H2O
规律总结:
(1)碱分两类: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NH3·H2O等;不溶性碱:Mg(OH)2、Al(OH)3、Zn(OH)2、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等;
(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等)+
碱(溶液)→

+
H2O。
(3)参与反应的一般为可溶性碱,不溶性碱一般不能发生反应。
【跟踪训练】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剂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氧气、氮气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生成这种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
4.某些冶炼厂向空气中排放的气体中含有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为避免污染空气,可用??????????
??溶液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
?
?
?
?
?
?
??。
探究三???溶液的导电性
探究指导:
1.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有的溶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解离出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通电后,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酸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均含有相同的H+;
3.碱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均含有相同的OH-。
例题3: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A.酸都能电离出H+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思路分析:酸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电离出相同的离子——H+。
答案:A
方法指导:酸溶液中含有阳离子全部是H+,而含有H+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碱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全部是OH-,而含有OH-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跟踪训练】
5.酸、碱、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的有(????)
A.CO2
B.H2SO4
C.Cu(OH)2
D.BaSO4
当堂达标
6.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A.汞——水银????
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
B.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变轻
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
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
8.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9.一定量的空气依次通过足量石灰水及浓硫酸,分别被除去的是(????)
A.氮气和氧气
B.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二氧化碳和氮气
10.各种稀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其溶液里都含有大量的(????)
A.氯分子
B.氢离子
C.水分子
D.酸根离子
11.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sOH溶液或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CsOH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CsOH溶液中含有OH-?????????????
D.CsOH与CO2反应生成CsCO3和H2O
12.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氧化钙
盐酸
氩气
金刚石
用途
干燥剂
除铁锈
保护气
切割玻璃
性质
能与水反应
挥发性
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
稳定性
13.图10-1-2-2为某学习小组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图10-1-2-2
(1)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的优点是?????????????????????(答一点);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
14.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0-1-2-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图10-1-2-3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15.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3)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
①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
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
部分变质
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
②?????????????????
①?????????????????
②没有气泡产生
(4)小结与思考:
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
?
?
?
?
?
?
?。
课后提高
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H2
B.CO2
C.CO
D.O2
2.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10-1-2-4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图10-1-2-4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红
3.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5.如图10-1-2-5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图10-1-2-5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
?
?
?
?
?
?。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
?
?
?
?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
?
?
?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代号),理由是???????????????????????????????????。
6.如图10-1-2-6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图10-1-2-6
(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3)置换反应??????????????????????????????????????????。
7.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