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8 20: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练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

。(各用四字回答)
文章的段落结构:两层:一、
;二、
2、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理解】
3、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1)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2)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4)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好自信心的语句是什么?
(5)
4、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
5、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
6、吕蒙是如何对待孙权的劝说的?
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
.
鲁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
9、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
【体会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10、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根据人物对话,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
12、本文一共刻画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
【体验反思】
1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
14、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
.
1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1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练习题解析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孙权劝学

鲁肃赞(叹)学
。(各用四字回答)
文章的段落结构:两层:一、孙权劝学,吕蒙始学;二、鲁肃赞学,结友而别。
2、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才略大增,鲁肃叹服不已,并与之结为朋友。
【内容理解】
3、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4)(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好自信心的语句是什么?(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
因其“当凃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5、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吕蒙是如何对待孙权的劝说的?
先是不愿意学,以“军中多务“推辞;而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乃始就学”。
7、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
孙权用自己的切身事例,从亲身感受中总结出读书的作用。
8、鲁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9、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体会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10、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对吕蒙话中,既表现出他的善劝,又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与期望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参二:这番劝言,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希望,既责其不争、无志,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惊异,赞叹,情不自禁)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看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对自己治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11、根据人物对话,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孙权:作为封建君主,能看到“当涂管事”的责任及学习的重要性,善劝,平易,关心,爱护下属,是一位有长远的眼光的明君。
  吕蒙:作为军事将领的吕蒙由先以军务繁忙推脱,到听从劝告,开始就学,显示了他虚心受教的作风。
  鲁肃:鲁肃有识别人才的眼光,爱惜人才的大将风度。
12、本文一共刻画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参考:我最欣赏孙权,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高瞻远瞩,力劝部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劝吕蒙时,最初被拒绝并不恼怒,而是能够循循善诱,知道吕蒙听从劝告为止。所以,我认为他真正具有王者风范。 
【体验反思】
1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示例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总还会有的。只要虚心接受教诲,认真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示例二: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广才。
示例三: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好和办事能力。
示例四: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训。
14、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
“身教”的说服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
1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
要善于接纳别人好的建议。
学习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学习不受年龄、事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只要努力就会进步。
1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①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②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于治国、治军、管理天下大事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