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8 15: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 ?
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 ?
1.教学例1。 ? ?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猴吗?小猴子最喜欢吃桃了,舒老师今天带来了6个桃,想分给两只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呢?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2堆,请你分一分。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有人不高兴了。
有没有别的分法?这次没人不高兴了,对比这三种分法,你知道为什么吗?(前两种分法每堆不一样多,现在每堆同样多。)
谁再来说一说他是怎么分的?(把6个桃分成2堆,每堆都是3个。)
像这样,每堆分得同样多,或者说,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追问:什么叫作平均分?我们一起说一说。
2.加深认识。
引导:你们会平均分了吗?考考你。
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几个?
请用小棒摆分一分,分好之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还有吗?(每份都是3个、每份都是2个...)
总结强调:像这样,把一些物体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你们认识平均分了吗?请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呢?
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2。
谈话:小朋友们太棒了,瞧,老师又带来了2个桃,现在一共有几个桃?老师想把8个桃分给你们当中的一些人。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每人分2个,也就是几个一份?
按顺序,我把这2个圈一份,分给一个小朋友,你会像我这样接着分吗?
拿出作业纸,接着圈一圈,圈好之后,在括号里填上答案。
交流:谁来说一说怎么圈?(2个圈一份)
每次都是2个圈一份,也就是每2个一份,谁来说一说,每几个一份?
我们刚刚是怎么分的?一起说。(每2个一份)
跟老师圈的一样的小朋友请坐直,让我们一起举起小手,数一数圈出了几份。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平均分的?
(刚才的平均分是按每2个一份,结果分成了4份。)
总结强调: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你会平均分吗?让我们来比一比,分好的小朋友立刻举手,看谁分得快!你敢比吗?
听好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同桌互相检查,检查好的小朋友坐直。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开始!
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
继续,12根小棒,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5根一份?
还有别的分法吗?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总数不变,每份分的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每份分的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快速的收好小棒。??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怎么分,就是平均分呢?(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是平均分。)
三、学以致用,巩固“平均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先圈一圈,再填空。有几个要求?
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几块饼干圈一份?你会吗?自己圈一圈填一填。
同桌交换作业纸,互相改一改,全对的标一颗五角星,得到五角星的起立,表扬一下自己。
2.瞧,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个问题,15个气球,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小棒摆,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 ?
四、全课小结,回味“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