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
——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1.比较阅读,理解《声声慢》复杂深沉的情感。
2.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提高审美能力。
3. 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学 习 目 标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声声慢》,请你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声声慢》为何最为婉妙。
学 习 任 务
听配乐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学 习 活 动 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朗读讨论:诗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学 习 活 动 二
1. “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运 用 叠 字
1. 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2. 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运 用 叠 字
1. 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2. 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3.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
运 用 叠 字
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
选 取 意 象
思考讨论:课文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草堂诗余别集》《词综》《词选》 中都是另一个版本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你觉是“晚来风急”好还是“晓来风急”好?
愁
一重未了一重添
铺叙手法
1. 运用叠字。
2.选取意象营造意境。
3.运用铺叙手法。
艺 术 手 法
比较阅读,思考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
学 习 活 动 三
小组讨论
分组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减字木兰花》《一剪梅》三首词,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 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②。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③。
【注释】①新婚之作。时李清照十八岁。②一枝春:一枝花③比并:唐宋时俗语,相比的意思
一剪梅 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元伊世珍:“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时李清照二十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1084年:出生,名门之后。
1101年:结婚,夫妇志趣相投。
1103年:赵明诚出仕,两地相思。
1127年:北宋灭亡。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此后李清照在江南辗转漂泊。
1132年:再嫁非人、离异入狱。
1151-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资 料
情 感 比 较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小 结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词。
2. 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推荐阅读《声声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声声慢》为何最为婉妙。
3. 时值金秋,同学们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登高》《声声慢》三首与“秋”相关的诗词。请以“秋”为主题创作一首古体诗词,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体裁的要求。(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