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6 11: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案
你预习好了吗?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_______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___________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人, 人把它发展并传播。 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 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 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 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学习要点,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创造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3.发展经过: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②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④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二、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
1.马可·波罗其人
(1)国籍:意大利人
(2)经历: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马可·波罗行纪》
(1)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
(2)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
(3)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同步达标,试试你的能力:
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腓尼基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2.什么时期开始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A.10世纪 B.11世纪 C.13世纪 D.16世纪
3.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A.阿拉伯 B.印度 C.英国 D.意大利
4.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 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
A.《荷马史诗》 B.《三国演义》 C.《马可·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6.马可·波罗一行何时来到中国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7.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的哪国人?
A.阿拉伯 B.印度 C.英国 D.意大利
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①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②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拓展阅读:
《马可·波罗行记》关于东方富庶情况的记载
  马可波罗称大汗的禁了军为勇爵,共1.2万人。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日本“根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日本“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自珠之价等重。”
  锡兰岛“所产之红宝石,他处无有,……岛中国王有一红宝右,为世界红宝石中之最大而最美者,……其长有一大掌,其巨如同人臂。是为世界最光辉之物,其红如火,毫无瑕疵,价值之大,颇难以贷币计之。”
  印度一个国王“项上戴环,全饰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及其他宝石之类,……胸前项下,悬一丝线,串大珠104颗与红宝石数粒。……臂上亦带三金环,全以重价珍珠宝石为饰;腿上,甚至脚趾亦然。因是国王所带之黄金珍珠宝石价值连城。此事不足为异,盖其所藏甚多,兼为国中之所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