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重难点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将问题简单化,将“动作过程”分开,弄清图意后一步一步地列式运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想,并用事实证明猜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铺垫
1.口算
4+1= 5+2= 7+3=
10-2= 8-4= 4-3=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一共的数里去掉几个用减法算。今天,就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已经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学会新的内容——连加和连减。(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学习连加。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地里的南瓜都成熟了。小红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她正在帮奶奶收南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运南瓜的情况吧!
(1)操作一:出示两个筐,左边筐里有4个南瓜,右边筐里有2个南瓜。
师:地里的南瓜熟了,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图上有两个筐,左边筐里有4个南瓜,右边筐里有2个南瓜。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几个南瓜?4+2=6。板书:4+2
(2)操作二:出示小红又运来了1个南瓜。
师:这时小红又运来了1个南瓜呢?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左边筐里有4个南瓜,右边筐里有2个南瓜,小红又运来了1个南瓜。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南瓜呢?你会算吗?我们先一起来摆一摆。
边摆边说:先摆左边筐里的4个,再摆右边筐里的2个,小红又运来了1个南瓜。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师:怎么列算式?
生:4+2+1=7 板书:4+2+1=7
小结:这道算式和我们刚刚所说的4+2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是的,这道算式中有两个加号,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3)师:该怎么读这个算式?谁来试试?
引导学生正确读算式:4加2 加1等于7。(指读、齐读)
(4)师:我们怎样来算呢?
生:用左边筐里的4个南瓜加上有边框里2个南瓜,现在一共有6个南瓜,用6只南瓜加上小红运来的的1个南瓜,总共是7个南瓜。
师:也就是说,我们先算4+2=6,再算什么?再算6+1=7。
板书:4+2+1=7
6
(指名说说,集体说说。)
(5)师:4+2+1=7这道算式表示什么呢?
(联系算式再说说图的意思,体会连加的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算式,再完整的说说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完成书上例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2页,把例题填写完整。并自己轻声的说说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着小红这么爱劳动,连小鸟都忍不住飞来瞧一瞧了。
出示:树上有4只小鸟,先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知道这幅图的意思吗?告诉你的同桌。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怎样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图意说说怎样列式?
(二)学习连减。
1.谈话:解决了以上问题,下面我们再看看小朋友摘丝瓜的问题,想想从图里又能知道什么。
(1)操作一:出示丝瓜藤上的丝瓜。“8”
师:丝瓜藤上原来有8条丝瓜,小兰来了,仔细观察。
操作二:出示摘丝瓜的过程。
小兰摘下几条丝瓜,还剩几条?怎么计算?(8-3)
再看,小兰又摘下几条?所以我们还要再减1(8-3-1)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摘丝瓜的过程吗?
(提示:丝瓜藤上原来有几条丝瓜,先摘了……又摘了……)
生:丝瓜藤上原来有8条丝瓜,小兰先摘了3条放在篮子里,又摘了1条。
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丝瓜藤上还剩下多少条丝瓜?
(2)师:我们可以来摆一摆再算一算。该怎么摆呢?
生:先摆8条丝瓜,小兰摘了3条,(要从8条里去掉3条,还记得用什么表示去掉的吗?虚线框),又摘了1条丝瓜。(也就是再去掉一条)
师:那用什么方法算呢?会列式吗?
生:8-3-1=4 板书:8-3-1
对比小结:刚才像4+2+1是连加,那8-3-1呢?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板书:连减
(3)师:想想看该怎样读呢?
生:8减3减1。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8-3=5,再算5-1=4。
板书:8-3-1=4
5
(4)师:8-3-1=4这道算式什么意思呢?算式中的8、3、1,得数4分别表示什么?
生:丝瓜藤上一共有8条丝瓜,小明先摘了3条,又摘了1条,丝瓜藤上还剩下4条丝瓜。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你们出色的表现把一群可爱的鸭子也引来了。
出示:有9只小鸭,先游走了2只,又游走了4只。
师:你知道这幅图的意思吗?告诉你的同桌。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我们是先算出算式的第一步得数,再用这个得数计算算式的第二步。
三、深化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手指“想想做做”1,这有两幅图,你能自己看图说说图意,再在书上列出算式?
指导学生说图意、列式、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恩,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又好。
3. “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观察桃子图,想想能知道什么。
要求学生交流知道了什么,明确图里共有9个桃,左边3个桃,中间4个桃,右边2个桃。
启发:想想可以怎样列算式,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算式,并说说理由,引导列出连加算式和连减算式。
追问:连加算式你是怎样想的?连减呢?
指出:如果看做三堆各有几个,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它们合起来,所以要列成连加算式。如果看做一共9个,先分出几个再分出几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9个里面先后减去两堆,所以要列连减算式。
四、小结。
小结:今天呀,我们学到了新知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我们要记住算出第一步得数,再用这个得数去计算算式的第二步。小朋友们还有问题吗?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4+2+1=7 8-3-1=4
6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