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3 印度 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3 印度 教案(word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08 19: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联系印度自然条件,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简单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位置、人口与环境,树立区域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印度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印度地形、河流的特点;宗教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迁移、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印度文明、人口等方面的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回来已有些时日,近日他们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天竺(印度)走一走吧!
环节二:新知学习
学习任务一:明确地理位置——悟空组
教师:出示印度位置图,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教师: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教师:找出印度周围的国家。
学生:西临巴基斯坦,北临尼泊尔、不丹,东临孟加拉国和缅甸,东南和斯里兰卡隔海想望,西南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邻国众多。
学习任务二:认识三大地形——沙僧组
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教师提示: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
教师:出示沿80°E线印度的地形剖面图,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描述地势特征。
学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教师:歌诀记忆
学生:北喜山,南德干,中恒原;高原平原坦,印度多耕田。
学习任务三:了解文明古国——唐僧组
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学生: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
学生:出示搜集的古印度文明的相关资料。早在4 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
拓展延伸:
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宗教分布示意图,了解印度的宗教。
学生: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地向外传播,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现在,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
教师:受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印度有一些习俗与我们国家不一样。
播放视频:《印度人的摇头方式和含义》
展示资料:恒河被印度人称为“母亲河”,印度教教徒更是将其尊为“圣河”,每天前来沐浴的教徒川流不息,遇有重大节日,更是人头攒动,蔚为壮观,他们深信在恒河沐浴能洗涤罪恶,纯洁灵魂。
学习任务四:关注人口大国——八戒组
教师:出示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学生:2010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已达12亿,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师:出示漫画。
学生: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教师:出示印度、中国人口问题变化图
学生: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教师:出示两组数据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一组:总量
耕地总面积1.7亿公顷,居亚洲第1位;水资源总量2万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水稻、小麦产量居世界前3位;钢铁产量居世界第5位。
二组:人均占有量
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人均钢铁占有量居世界第149位。
学生: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教师: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
学习任务五:气候与农业
认识气候及特征
教师:出示亚洲南部气候分布图、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南亚一月、七月不同风向图。
小组合作探究:
认识气候特征,分析利弊影响。
展示探究成果: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6-9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
利: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弊: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学生:展示搜集的印度旱、涝灾害的图片。
作物分布及原因
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印度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耕地面积广大;雨热同期,水热条件优越。
小组合作探究:
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展示探究成果:
作物 小麦 水稻
作物习性 喜温凉、耐旱 喜温喜湿、需要有充足的水分
分布区 范围 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平原上游 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
地形 地势较高的高原、丘陵 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
气候 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教师点拨: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
农业革命及影响
教师: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充。
农业革命 内容 结果
“绿色革命” 引进优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同时,用化肥代替粪肥,兴修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
“白色革命” 引进乳畜产品
“蓝色革命” 发展渔业产品
“黄色革命” 发展蔬菜和水果
学生:完成表格
农业革命 内容 结果
“绿色革命” 引进优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同时,用化肥代替粪肥,兴修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 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
“白色革命” 引进乳畜产品 乳畜产品生产大国
“蓝色革命” 发展渔业产品 渔业产品生产大国
“黄色革命” 发展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生产大国
环节三: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巴基斯坦以印度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B.印度是印度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C.恒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
D.南亚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3个,其中印度人口最多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B.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C.世界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D.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读图“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说出b地形区为( A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德干高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环节四:总结升华
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读图入手,以问题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印度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结合学生前面所学知识,温故知新,层层深入剖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导入部分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富有趣味性,教学内容也以唐僧师徒四人的角色贯穿始终,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