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8.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8.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8 17: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进程:
时间
事 件
1967年
西欧六国建立起___________
1991年
欧共体首脑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_》,使该组织朝
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一大步
1993年
“马约”正式生效,_________宣告成立
1999年
欧洲统一货币_____正式问世
2002年
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欧洲共同体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洲联盟
欧元
2.影响:
(1)对欧洲:在经济建设领域,与美国、_____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2)对世界: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原因:
(1)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和日本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美国企图通过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
2.过程: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签署《_________________》,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日本
西欧
经济区域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意义:
(1)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2)促进了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
三、亚太经合组织
1.原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过程:
(1)提出:1989霍克提出讨论加强亚太地区_________问题。
(2)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太
经合组织的成立。
(3)扩展:_____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正式加入。
经济合作
1991
3.特点: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
4.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5.重要活动:1993年,美国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
1.背景: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寻求互助自强的道路。
2.成立: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
行会议,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3.宗旨: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并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4.发展:初期活动仅限于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合作,1971年以后各成员国加强了政
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合作,使东盟逐步形成一个区域性组织。1972年7月,
_______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5.影响: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
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产生积极的影响。
马尼拉
·【情境思考】
下图是1991年欧共体首脑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场景,你知道这次会议签署了什么条约?它具有什么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意义:促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易错点拨】
1.正确认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要误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签署当作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的标志。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贸易区成员国之间虽然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但没有形成关税同盟,它们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易错点拨】
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情境思考】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的信号,也是为加入某国际组织做准备,你知道该国际组织的名称吗?(历史解释)
提示:亚太经合组织。
·【易错点拨】
东南亚国家联盟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组织,促进了东盟各国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欧洲走向联合
【史论阐释】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2.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3.外部原因:美苏两极格局之下,要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4.历史原因: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1.性质: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2.内容: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合作领域不断深入。
  3.规模:参与国家不断增多,规模由小到大。
  三、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欧洲文化认同,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起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
【素养探究】
 史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
  如果听任美国工商企业在我们西欧国家的关键工业部门称王称霸的话,那么,西欧和英国都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决定西欧工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将不是我们,而是它们了。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的讲话(1969年11月)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时空观念)
提示:史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是随着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欧洲出于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考虑而提出联合,并不仅仅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史料二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等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2)根据史料二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史料实证)
提示: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个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史料三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诞生对西欧自身及美欧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唯物史观)
提示:影响: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增强了欧洲与美国竞争的实力,推动了欧洲在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变了美欧关系,推动美欧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主题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及影响
【史论阐释】
全面理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积极方面:
  (1)有利于促进成员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成员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2)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3)进一步增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消极方面:
  (1)由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2)区域经济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素养探究】
史料一 (该组织)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基础上,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
——《世界史》
(1)史料一中这是哪一组织?根据史料一归纳该组织的合作特点。(史料实证)
提示:亚太经合组织。
合作特点:合作领域只是涉及经济领域;合作松散、相对开放,统一性相对较弱。
史料二 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向美洲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过程中,曾遭到某些国家的反对。比如巴西众议院曾通过紧急议案,要求政府退出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而进行的谈判,理由是美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
(2)史料二中,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表示反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唯物史观)
提示:经济区域集团化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形成严重的冲击。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二是要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欧洲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
A.努力实现法、德和解    
B.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C.追随美国对苏联“冷战”
D.走向联合自强之路
【解析】选D。结合题意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重建解决两大棘手问题的措施是欧洲的联合,D正确。A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排除;B、C说法错误,排除。
【补偿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  )
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解析】选B。据材料“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可以看出阿登纳认为作为德国人也要为欧洲作出自己的贡献,故正确答案选B。
2.下图所示空客飞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这反映出
(  )
A.北约组织的扩大 
B.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解析】选D。图中所示空客飞机的生产由欧洲多国共同完成,这反映出欧洲各国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故D正确。
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其中“欧洲发生的变化”是指
(  )
A.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西欧国家开始走向一体化,经济实力增强
D.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赶上美国
【解析】选C。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同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等信息可知,应与欧洲实力的增强有关。1967年欧共体成立,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深入,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4.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
(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解析】选C。从图片中的十二颗星可知应是欧盟的会旗,样币是欧元,所以答案选C。
 【深化点拨】欧洲联盟是当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
5.(2020·全国Ⅰ卷)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解析】选C。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美国、加拿大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加强对金融、海运等基础行业的保护,有利于维护本国的国计民生,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墨西哥的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本国经济,而非发展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对外资的限制,不利于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墨西哥的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本国经济,不利于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合作以及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排除D。
【补偿训练】该组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河。该组织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A。结合题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河”可以判断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
6.(2020·南通高二检测)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
(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解析】选B。从地理范围上讲,东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地区或国家都属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故选B;关贸总协定不仅仅涉及以上这些区域,排除A;上海合作组织没有美国、澳大利亚等,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仅仅是美、加、墨三国,排除D。
【补偿训练】
  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解析】选C。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就地理位置来说,遍及南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所以C正确。
7.下图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会标。该组织的特点有
(  )
A.成员之间实行统一关税
B.推行政治经济一体化
C.承认多样化和强调灵活性
D.奉行安全先行原则
【解析】选C。根据图片的标志可以判断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行统一的关税,故A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故B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强调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不具有强制性,这种合作方式被称为“APEC方式”,故C正确;安全先行原则与亚太经合组织不符,故D错误。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世界局势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并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其他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
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材料二 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不感兴趣”“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分析得出;第二问,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经济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其他国家”等分析得出。第(2)题,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等信息概括得出;第二问,结合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经济、外交政策等知识来回答。
答案:(1)变化:由不关心到关注。
原因:英国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英国经济不振。
(2)影响: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发展方向。
主要因素: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