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电与磁(物理)—2021届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特训(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 电与磁(物理)—2021届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特训(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0 19: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六 电与磁(物理)
1、(2020·衢州)开关是电路的重要元件,既可确保安全用电,又能方便控制电路。学校的STEM课堂上,小科在家庭电路图中设置了五处开关(如图所示)。小江觉得该电路设计不合理,因为有几处开关必须处于常闭状态,所以无需设置,这几处开关是( ?)
A.?1、2????????????????????????????????????B.?1、4????????????????????????????????????C.?2、4????????????????????????????????????D.?3、5
2、(2020·绍兴)下列有关电铃(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B.?小锤击打到铃碗时,电磁铁仍具有磁性
C.?要使铃声响度大一些,可适当降低电压??????????????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铁A,B上方都是S极????????????????????????????????????B.?通过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等
C.?电磁铁A的磁性强于电磁铁B的磁性?????????????????????D.?向右移动滑片P,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
小科在学习了《家庭用电》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甲、丁串联
B.?电路中丙连接方式不正确
C.?闭合开关K1、K2 , 甲灯亮、乙灯不亮,说明乙灯被短路
D.?用测电笔检测丙插座的两孔时,测电笔氖管都能发光
有人发明了一种“发电地板”,如图所示.发电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行人或车辆通过时,挤压地板使永磁体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使能发电.该发电地板的工作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验原理相同(? )
A.???????????????????B.???????????????????C.???????????????????D.?
如图是某种拍摄机动车闯红灯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红灯亮时,控制电路中的自动开关才接通,此时当汽车(相当于一个大铁块)通过停止线附近区域的埋地感应线圈时,感应线圈磁场就发生很大变化,使埋地感应电源产生足够大的感应电压。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

(1)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它把电能转化成热能和________。

(2)当绿灯亮时,摄像系统能否工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埋地感应电源正负极变化是否影响摄像系统工作?________
7、(2010·温州)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小磁针的N极指向通电螺线管的左侧,请判断螺线管左侧上端的磁极为________极,电源的A端为________极。

8、(2018·金华)小科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为能快速利用小磁针判断:①钢针是否有磁性,②若有磁性则磁极如何分布,小科画出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
?
________;⑵________
9、(2016·嘉兴)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________.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3)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丙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描述的.
10、(2014·丽水)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________ ,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__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________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11、(2017·杭州)图甲为热敏电阻R和继电器组成的恒温箱的简单温控电路。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150欧。当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8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为继电器线圈供电的电池的电压为6伏,图中的“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
(1)从图甲中可得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欧。
(2)恒温箱的加热器应接在A、B端还是C、D端??
(3)若恒温箱内的温度达到100℃时,通过计算分析恒温箱加热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4)若在原控制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可变电阻,当该电阻增大时,所控制的恒温箱内的最高温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2016·温州)如图甲是小明制作的防盗报警装置示意图,其中工作电路电源电压U1=6伏,指示灯L的额定电压UL=2.5伏,定值电阻R0=350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2=1.5伏,磁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其所处位置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窗户分别处在轨道A、B、C处时,磁敏电阻Rx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分别为a、b、c,闭合开关S1和S2后,当窗户关闭时,指示灯亮,蜂鸣器不工作;当窗户打开一定程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①将窗户移至A点时,窗户关闭,闭合开关S1 , 指示灯L正常发光,求此时指示灯L消耗的电功率.(写出计算过程)
②已知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达到3毫安时,电磁铁的衔铁刚好被吸下,指示灯L熄灭,蜂鸣器开始报警.现移动滑动变阻器RP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其最大阻值的 23 ,当窗户移至轨道B点位置时,蜂鸣器恰好开始报警.若要求窗户移至轨道C点位置时蜂鸣器才开始报警,此时能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实现?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写出计算过程,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13、1901年,挪威人伯克兰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首开电磁炮先河。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柯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如图.螺线管通电后,铁制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
(1)小柯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选填字母)
A.增加螺线管的线圈匝数
B.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C.增大通过螺线管的电流
(2)炮弹的动能影响它的威力。直接测量动能小柯遇到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出射点离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此研究方法与下列 ?? (选填字母)实验所用方法相同。
(3)小柯测得的一项实验数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撞针质量(克)
0.1
0.2
0.3
0.4
0.5
射??? 程(米)
0.48
0.54
0.81
0.46
0.41
小柯得出了“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撞针质量为0.3克时电磁炮的射程最远”的结论。
小妍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可靠,建议再取不同质量的撞针进行实验.你认为选择撞针质量范围在? ?? ?? 克之间进行进一步实验比较合理。
14、(2020·温州模拟)下图是某型号的浴室自动防雾镜及简易工作电路图。防雾镜背面粘贴着发热的定值电阻R0 , 其规格为“220V,110W”,利用R0加热使镜面无法起雾,便于观察。当S1闭合时为手动加热除雾模式。当S1断开时进入自动除雾模式,当浴室中湿度达到一定值时镜子起雾,R0自动加热除雾。
(1)其它条件相同时,镜子起雾与相对湿度(RH)有关,湿度越大,镜子越容易起雾。请你再提出一个会影响镜子起雾的因素:________。
(2)镜子起雾后,R0加热约30秒后,镜面会变得清晰。某几日小明在家里观察到浴室中雾气弥漫时,镜面却一直都清晰,没有出现有雾的现象。请结合上述电路,分析其可能的1个原因________。
(3)控制电路电源U1为6伏。已知湿度感应元件有两种型号,分别为Ra、Rb,它们的阻值随浴室内空气湿度变化如图丙。厂家用湿度感应元件,当空气湿度为60%时,电磁铁衔铁刚好被吸住,工作电路开始自动加热。现要换成Rb型号湿度感应元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仍要做到空气湿度为60%时,工作电路开始自动加热,则应如何对控制电路部分进行改造?________。(列举两条)
(4)防雾镜工作电路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R',当R'的滑片在最左端时,工作电路的功率为110W,移动滑片能使定值电阻R0的实际功率在最大功率的25%~100%之间变化,以满足不同季节使用。请通过计算求出R'的最大阻值。
15、(2020·台州)磁控防盗装置都装有干簧管(如图甲),千簧管由两个软铁片和玻璃管组成,软铁片的触点在弹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软铁片触点状态会会发生变化。
把条形磁体分别成置在乙图中的Ⅰ、Ⅱ、Ⅲ三个位置时,触点的开合状态和软铁片的极性情况如下表。
磁体位置
竖直放置并靠近
竖直放置并靠近




触点状态
闭合
断开
闭合

软铁片的极性情况
/
(1)铁片被磁化后.铁片与条形磁体相邻两端的磁极极性关系是________。
(2)当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并靠近干簧管时(图乙Ⅳ位置),干簧管触点状态为________。
(3)如图丙,门上磁控防盗装置内有一个紧直放置的干簧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丁、磁控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夜间关上门,闭合开关S,启动防盗报警器、此时报警电铃不响;当盗贼打开门时,干簧管远离磁体,电铃响起。图丁虚线框中四种磁体摆放方式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有___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________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___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________。
17、(2010·湖州)右图为一种椭球体磁铁,该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在哪里呢?小明认为在磁铁的两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将两个磁铁如甲图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将下面磁铁的两端分别接触上面磁铁的下端,下面磁铁均掉落。
步骤2:将两个磁铁如图乙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下面的磁铁不会掉落。

(1)根据小明的实验,可判断出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要确定该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开关1、3、5都在火线上,为了用电安全,不使用时应该断开;而开关2接在地线上,开关5接在零线上,不会造成用电危险,为了保证用电器的正常工作,必须是常闭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解答】A、电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铁的原理;故A错误;
B、小锤击打铃碗时,电路断开,没有电流通过,所以电磁铁没有磁性;故B错误;
C、要使铃声响度大一些,即增大小锤到铃碗的距离,因此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可适当增大电压;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解答】A、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AB上极为N极,故A错误;
B、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AB串联,因此电流相等,故B正确;
C、在电流大小和铁芯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因此A的磁性较强,故C正确;
D、向右移动滑片P,接入电路电阻增大,电路电流减小,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故D正确。
故选A
4、【解答】A、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因此甲丁是并联的,故A错误;
B、丙插座要并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故丙连接方式不正确,故B正确;
C、闭合开关K1、K2 , 甲灯亮、乙灯不亮,说明丙断开,故C错误;
D、用测电笔检测丙插座的两孔时,左侧测电笔氖管能发光,右侧不行,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不合题意;
B、该图是电磁感应原理,即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符合题意;
C、该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不合题意;
D、该图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不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1)电磁继电器工作时,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好机械能;
(2)当绿灯亮时,摄像系统不能工作,理由是:电磁铁与自动开关串联,一旦绿灯亮,自动开关断开,电磁铁中将不会有电流,摄像系统不工作;
(3)埋地感应电源正负极变化不影响摄像系统工作。
【答案】 (1)机械能
(2)不能;电磁铁与自动开关串联,一旦绿灯亮,自动开关断开,电磁铁中将不会有电流,摄像系统不工作
(3)不影响
7、【解答】(1)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的左侧上端为S极,右侧上端为N极;
(2)用右手握住右侧的螺线管,大拇指指向上端,四指指尖向右,线圈上电流向右,因此电流是从右端流入螺线管的,那么B端肯定为正极,A端为负极。
【答案】 S(南);负(“-”)西
8、【解答】(1)钢针有磁性且a端为N极,同名磁极相排斥;故答案为:相互排斥;
⑵靠近a端且a端相互吸引,磁针可能有磁性且靠近a端的为S极,也可能无磁性,因为磁铁能够吸引钢针;继续实验将a端靠近S极依然吸引,说明钢针无此行;故答案为:钢针没有磁性;
故答案为:(1)相互排斥;(2)钢针没有磁性。
9、【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图中①代表地核.(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由图乙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他认为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3)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越疏的地方,磁场越弱;
故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是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描述的.
故答案为:(1)地核;(2)电子;(3)磁感线的疏密程度.
10、【解答】(1)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轻敲有机玻璃板。
(2)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铁屑分散并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小磁针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答案】 轻敲有机玻璃板;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磁针
11、【解答】(1)分析图甲可知,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90Ω;
(2)A、B当温度较低的时候,热敏电阻的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此时继电器的衔铁与AB部分连接,此时是需要加热的,恒温箱内的加热器要工作,所以该把恒温箱内的加热器接在A、B 端;
(3)由图可知,100℃时,R=50Ω,控制电路电流I= UR总 =6V,150Ω+50Ω= 6V150Ω+50Ω =0.03A=30mA,
∴恒温箱加热器处于不加热状态;
(4)据题意可知,“当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8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即恒温箱会停止工作,故可知,若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后,电路电阻变大,同样情况下,使得电路电流变小,故控制电路达到28mA时所用的时间会更长,故可知,保温箱的加热时间会更长,故保温箱内的温度会更高。
故答案为:(1)90;(2)恒温箱的加热器应接在A、B端;(3)若恒温箱内的温度达到100℃时,通过计算分析恒温箱加热器不处于工作状态;(4)变大;
12、【答案】 解:①闭合开关S1 , 灯泡和R0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其两端的电压为UL=2.5V,R0两端的电压U0=U1﹣UL=6V﹣2.5V=3.5V,
电路中的电流I= U0R0 = 3.5V350Ω =0.01A,
灯泡的额定功率P=ULI=2.5V×0.01A=0.025W;
②由图象乙可知,窗户移至B点和C点时,磁敏电阻的电阻值分别为400Ω和300Ω,
由欧姆定律可得:
当窗户移至轨道B点位置时,蜂鸣器恰好开始报警,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 U2I' = 1.5V0.003A =500Ω,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R﹣R磁B=500Ω﹣400Ω=100Ω,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其最大阻值的 23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50Ω,
当窗户移至轨道C点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为R滑′=R﹣R磁C=500Ω﹣300Ω=200Ω,但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50Ω,
所以若要求窗户移至轨道C点位置时蜂鸣器才开始报警,此时不能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实现.
答:①此时指示灯L消耗的电功率0.025W;②不能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实现.
13、【解答】(1)由题意可知,要想增强电磁炮弹中螺线管磁场,可以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或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故应选AC。
(2)通过炮弹出射点离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该实验方法是采用的转换法。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的是直接测量法;
B、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也是直接测量法;
C、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是通过U型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故选C。
(3)为使探究结论完善一些,应多次实验找规律;影响炮弹射程的因素还有许多,需要进行多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撞针的质量在0.2g~0.4g之间电磁弹的射程较远,故应选择质量为0.2g~0.4g撞针来试验比较合理。
故答案为:(1)AC;(2)C;(3)0.2~0.4
14、【解答】(1) 其它条件相同时,镜子起雾与相对湿度(RH)有关,湿度越大,镜子越容易起雾。 当镜子温度较低时水蒸气易放热给镜子也易起雾,所以因素可以是镜子温度;
(2)由液化的条件可知,镜子不起雾的原因是镜子的温度比较高,R0对镜子加热。所以原因可能是: S1一直闭合R0在加热;(衔铁触头一直相碰;A断开或A拉力不足等;) ;
(3)由图可知当Ra更换成Rb时,湿度相同时湿度感应元件的电阻增大,控制电路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磁性会减弱。此时要增大磁性的方法有: 增大U1;增加线圈匝数;增大铁芯;减小弹簧弹力;线圈远离支点等 ;
(4)由公式P=U2R可知,当电路中的R0两端的电压最小时,发热电阻R0的功率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分到的电压最大。
R0=U?/P=(220V)?/110W=440Ω,
根据P实=U实?/R0 , R0不变,P实变为0.25P(1/4),则实际电压U实变为0.5U(1/2),则U'=U实=110V,因此R'=R0=440Ω。
故答案为:(1)镜子温度? (2) S1一直闭合R0在加热;(衔铁触头一直相碰;A断开或A拉力不足等;) ? (3) 增大U1;增加线圈匝数;增大铁芯;减小弹簧弹力;线圈远离支点等 ? (4) 440Ω
15、【解答】(1)铁片被磁化后,铁片与磁铁吸引在一起,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铁片与条形磁体相邻两端的磁极极性关系是:互为异名磁极;
(2)当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并靠近干簧管时,靠近条形磁铁的N极这端的铁片被磁化成S极,而靠近磁铁的S极这端的铁片被磁化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干簧管的触点状态为闭合;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当条形磁体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两个触点可以闭合,故D正确;当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垂直放置时,只有在两端时才能闭合,故A和C正确,B错误。
因此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有ACD。
【答案】 (1)互为异名磁极
(2)闭合
(3)ACD
16、【解答】(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甲。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磁能产生电或者说磁生电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已经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改进方法是:将电流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
?
【答案】 (1)甲
(2)磁能产生电或者说磁生电
(3)已经;将电流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
17、【答案】 (1)错误
(2)用该磁铁吸引铁屑,吸引铁屑最多的部位就是磁性最强的部位
【解答】(1)如果椭球形磁铁的磁极在两端,那么在步骤1中下面的磁体就不会掉落,因此判断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2) 要确定该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我的实验方案是: 用该磁铁吸引铁屑,吸引铁屑最多的部位就是磁性最强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