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一讲一练
第三章 第一讲:机械运动
讲一讲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
22377401428752238375142240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182880018351593345031750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57150031750
2245995120015571500130175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91059014605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了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9911006299200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慢,速度越小。
公式:常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速度v=s/t。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每秒),交通运输中是km/h(千米每小时)做单位。1m/s=3.6km/h。
5、速度公式的应用
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v=st推导公式s=vt,t=sv。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注意事项
公示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
公式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练一练
1、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则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12米??????????????????????????????????B.?72米??????????????????????????????????C.?720米??????????????????????????????????D.?1200米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3、空军五项是军运会的特色项目。在去年举行的空军五项(飞行)比赛中,中国八一空军五项队队员廖伟华夺得冠军。如图,是廖伟华驾驶飞机正在起飞的场景,如果说廖伟华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坐在飞机后座的裁判员????????????B.?地面上的记录员????????????C.?路旁的树木????????????D.?地面上的摄影机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C.?vA>vB
D.?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6、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图a中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b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7、心电图仪如下图 1 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已知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 2 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两次心跳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________mm/s。
(3)乙的心率为________次/min。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解析:
1、【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时间为零时,甲的路程为零,即甲从静止开始运动;当时间为零时,乙的速度为2m/s,因此乙不是从零开始的,故A错误;
B.当甲运动5s时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甲的速度为:v甲=s甲t甲=10m5s=2m/s , 而乙的速度也是2m/s,故B正确;
C.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不可能相遇;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相遇时间由他们之间的距离决定,故C错误;
D.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该同学从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s=vt=1.2m/s×600s=720m,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解答】如果说廖伟华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因为他相对坐在飞机后座的裁判员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参照物为裁判员,故A正确;
他相对地面上的记录员、路旁的树木和地面上的摄影机的位置不断改变,故B、C、D错误。
故选A。
4、【解答】A.根据图乙可知,B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关系,即比值相同。而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因此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乙可知,乙的速度v乙=s乙t乙=4m2s=2m/s , 那么1.5s内B物体运动的距离s乙'=v乙t乙'=2m/s×1.5s=3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甲可知,A物体保持3m/s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vA>vB ,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A物体的速度为3m/s,因此A处于运动状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s-t图象中两线在5s时相交表示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B错误;
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 静止;3.27或3.3
【解答】(1)图a中,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相对于手腕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
(2)运动时间t=7min24s=444s;
那么慢跑的平均速度:v=st=1450m444s=3.27m/s。
7、【答案】 (1)1 (2)25 (3)75
【解答】(1)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60s60=1s;
(2)根据甲图可知,甲心跳一次走纸距离为25mm,
那么坐标纸的走纸速度v=s甲t甲=25mm1s=25mm/s;
(3)根据乙图可知,乙心跳一次坐标纸通过距离20mm,
那么乙心跳一次的时间:t乙=s乙v=20mm25mm/s=0.8s;
那么乙的心率为:60s0.8s/次=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