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9 07: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时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知道,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获的野兽数量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远古时代,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将来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
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
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教师在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回顾旧知:一千一千地数,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千万一千万地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
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
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共同订正。
(4)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三第2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上学生能简单地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整节课下来显得比较平淡,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点局限于课本,探究、发现的内容很少;在“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这两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
如果在课前指导学生寻找“数的产生”“数字演变”这方面的资料,一方面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在介绍完自然数后,可以通过“人长着10根手指,古代人数数离不开手指。这是十进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留有不少的遗憾,如果在教学中能更合理地利用教材,适时与课外知识进行整合,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