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一,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这是某学校的李老师她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师:这是李老师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帮李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要知道他们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要知道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出示他们四个同学收集瓶子的个数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个瓶子,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使他们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学生通过画一画把收集多的分给少的学生,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2.通过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收集的瓶子一样多。)
师:边重复演示边归纳:刚才有几位同学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师:现在每个人的瓶子同样多吗?是多少个?
师:强调13个就是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并在课件上做标记。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师: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之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他们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二:教学列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师:平时体育课你们有没有搞什么活动比赛啊,对于比赛你最想知道什么吗?
学生:哪个队能够赢。
师:哪你们有没有当过裁判啊。今天老师让你们来当裁判,希望你能公平公正的判决。
师:出示情境图2
师:你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男生有五个人,女生只有4个。男队的王小飞比女队的杨羽多一个,王小飞比曾诗涵少,等。)
师:到底哪个队的成绩好?今天你们来当裁判说说看,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预设:学生:把男女两队跳的总数进行比较,哪队跳总数多就哪队成绩好。 男队:19+15+16+20+15=85(个) 女队:18+20+19+19=76(个) 85>76 所以男队比女队好.
师:同意这样的看法吗?哪个同学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这样比较不公平,
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师:哪个同学知道怎样比才公平呢?
学生:用每队的平均数成绩来进行比较。
师:他们的说法你赞同吗?谁的方法比较合理?
师说明: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哪一队的平均数大那一队的成绩就好。所以我们要先算出每队的平均成绩。
(5)怎样求两个队的平均成绩呢?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用课件展示: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19>17
现在你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吗?
师小结说明。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三、 知识运用
1.第92页“做一做”第一题。
师: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啊,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4题。
师:要比较那个小组的成绩好,怎样进行比较啊?
学生:求每个小组的平均数,哪个小组的平均数高那个小组的成绩就好。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或有疑惑的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后小组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第92页“做一做”第二题。
自己先独立完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和更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预设:求平均数的方法有:(1)移多补少法;
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平均数的意义
(4)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五:课堂作业
板书: 平均数
移多补少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份数得到的商。
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