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出去旅行吧,在你们出游的路上肯定见过图中这样的情境吧?谁来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3、出示教师制作一块路标图。
引出千米,导出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一)初步感知:
1、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即让学生明白千米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
2、通过运动场跑道一圈为400米,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000米到底有多长。(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跑道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汇报板书:1千米=1000米
3、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千米约有多长。
4、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5、小结: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
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1650千米。
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
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
[设计意图]建立1千米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距离来建立1千米的概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的标志。
2、先让学生们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3、组织学生走一走100米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和走的步数。根据走100米的感受推想出走1千米有多远。
4、组织学生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1千米?
5、让学生目测1千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认识。
三、实际应用:
(一):初显身手
出示例5,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二)小试牛刀:
1、8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
3、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每小时60千米 每小时1200千米 每小时15千米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知识梳理 形成网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图。
五、大显身手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 )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
4、练一练
(1)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2)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