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学习目标
※品读诗歌
※分析情感
※感悟诗美
李商隐
【多情的才子】
李商隐年轻时,在灵都观里邂逅了随公主入道的宫女宋华阳,双双坠入情网。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而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一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情深的丈夫】?
李商隐与妻子结婚后琴瑟和鸣。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诗怀念她。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终。
无声胜有声
人说《锦瑟》句句情不同,请自行读课文,思考《锦瑟》体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注意题目、意象、表现心情的词、注释、背景及作者)
一二组负责一四句及主旨分析,三四组负责二三句的分析
月:对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杜鹃(子规):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题目:意象(哀怨)
第一句:①意象、注释(哀怨、埋怨)②直接表情的词、注释(哀怨)
第四句:直接表情、注释(惘然)
主旨:背景①自伤身世说②恋爱说③悼亡说
第二句:①②注释、用典、意象(迷惘)(哀伤)
第三句: ①②注释、用典、意象(悲伤)(惆怅)
意象:1、常见意象,固定情感2、借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庄生梦迷、 春心托杜鹃、 鲛人垂泪、 蓝田玉生烟)
迷离 凄苦 辽阔凄冷 朦胧
迷惘 哀伤 孤寂之悲 惆怅
分析情感策略
情为诗之魂,美为诗之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让我觉得他美,且美是多方面的,含有神秘性的。” 那么《锦瑟》之美,美在哪里?
曲径通幽处
一、哀怨真挚的情感
二、迷离朦胧的意境
三、华美典雅的语言
锦瑟之美,美在——
美在——
美在——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1)(2)两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 2.】 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沙场秋点兵
答:首句意象“秋雨”、“夜”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别时内心的凄凉;二句写“平明”既点明时间,有突出秋晨的凄冷。“楚山孤”这一意象既写远山,显得分外孤独,“孤”直接表情,写了作者的与朋友离别后内心的孤独。
答:作者不因逆境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李商隐《锦瑟》凄婉之美,好像是“留得残荷听雨声”,最后的败荷;好像是那种“更持红烛赏残花”,暮春的残花。喜怒哀乐皆有美,感受它,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如果把这种善感运用到写作上,那么我们的文章一定会更加细腻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