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化学:1.1《原子结构》优秀课件PPT(人教版选修3)
引言
化学研究的是构成宏观物体的物质。
一、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思考
二者的关系如何?古希腊的“原性论”哲学和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认为“吞金可长生”
自然哲学,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如何认定的?
思考与交流
1、铁易生锈,真金不怕火炼等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2、O2和O3是同素异形体,空气中的O2是须臾不能离开的,而空气中的O3多于1.2mg/L则有害;CO易燃,CO2却能灭火。这由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可能有图示两种结构,前者与水互溶而后者不能。这也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与交流
4、下图所示两种物质:前者是第一种用医学的磺胺药,为什么服用此药后可杀死细菌?
5、下图所示是鲍鱼及其剖面图,图中标出了它的两层不同结构的壳。你能说出这两层壳的功用是什么?为什么?
引言
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
晶体结构
结构
性质
决定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2h后
诞生
大量的氢
大量的氦
极少量的锂
原子核的熔合反应
合成
其他元素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第一节
原子结构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思考与交流
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阅读课本后回答: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思考与交流
回
答
古希腊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
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
Democritus
,约公元前
460
年—前
370
年)
原子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如:氢原子的电子云
电子云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人类认识
原子的
历史进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论,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你想到了些什么?
【思考与交流】
1.
原子的特点是什么?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十分微小
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
{
小结: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
10-31
1.673
10-27
1.675
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②
1.007
1.008
1、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猜测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课堂达标测试1】
C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只有③
D
①②③
2.支撑“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事实之一是
(
)
A.宇宙原子总数的88.6%是氢
B.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
C.普鲁特“氢是元素之母”的预言
D.宇宙中存在少量稀有气体分子
A
D
4.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的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原子核带正电,且电荷数远远大于α粒子
金的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
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为什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层运动?
【思考与交流】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1)定义: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学与问】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能级
(1)定义: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可以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
(2)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学与问】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
【学与问】
3.
不同能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多少?
不同能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即2、6、10、14。
【课后探究】
【课堂达标测试2】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
)
A
6s
B
2d
C
3f
D
7p
2、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
)
A.
N
B.
M
C.
L
D.
K
3、原子核外P能层和p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
)
A
32和2
B
50和6
C
72和6
D
86和10
AD
D
C
4.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
A.各能级上最多的电子按s、p、d、f的顺序分
别为2、6、10、14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5、下列各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个的是
(
)
A.Ne和
Ar
B.H-和Na+
C.Ne和Cl-
D.F-和S2-
A
B
【课堂小结】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二、能层与能级
作业:
1、完成本节作业纸
2、教材P5“构造原理”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能级
最多电子数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
【复习】
1S
2S
2P
3S3P3d
4S4P4d4f
5S5P…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注: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
np
nd
nf….(n代表能层),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
【回顾】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回顾】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氢
H
1
2
氦
He
2
3
锂
Li
2
1
4
铍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2
4
7
氮
N
2
5
8
氧
O
2
6
9
氟
F
2
7
10
氖
Ne
2
8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2
8
2
13
铝
Al
2
8
3
14
硅
Si
2
8
4
15
磷
P
2
8
5
16
硫
S
2
8
6
17
氯
Cl
2
8
7
18
氩
Ar
2
8
8
写出钾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
K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什么不是:2、8、9,而是2
、8、8、1呢?
三、构造原理与能量最低原理
1、构造原理:随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右图的排布顺序,这个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中排布顺序的实质
------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1)相同能层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
ns2)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1s<2s<3s<4s;2p<3p<4p;
3d<4d
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
<
(n-2)f
<
(n-1)d
<
np
(n为能层序数)
2、构造原理的应用
(1)根据构造原理,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
(2)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氢
H
钠
Na
钾
K
1s22s22p63s1
1s22s22p63s23p64s1
1s1
【练习】
(3)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
[Ne]3s1
【学生活动】
你能仿照钠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
该元素前一个周期的惰性气体电子排布结构
O:[He]2s22p4
Si:[Ne]3s23p2
Fe:[Ar]3d64s2
钠
Na的简化电子排布:
【讨论】下面是部分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讨论】下面是部分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氦原子是2个);
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④?
每个能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
⑥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能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能层。
⑤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即2、6、10、14
写出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课后练习】
短周期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填充顺序:
1S→2S
→2P
→
3S
→3P
H
1S1
He
1S2
Li
1S2
2S1
Be
1S2
2S2
B
1S2
2S22P1
C
1S2
2S22P2
N
1S2
2S22P3
O
1S2
S2
2
2P4
F
1S2
2S22P5
Ne
1S2
2S22P6
Na
1S2
2S22P6
3S1
Mg
1S2
2S22P6
3S2
Al
1S2
2S22P6
3S23P1
Si
1S2
2S22P6
3S23P2
P
1S2
2S22P6
3S23P3
S
1S2
2S22P6
3S23P4
Cl
1S2
2S22P6
3S23P5
Ar
1S2
2S22P6
3S23P6
3.
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
【知识拓展】
元素
电子层排布
Cu
Ag
Au
元素周期表
构造原理
结论
3d104s1
4d105s1
5d106s1
3d94s2
4d95s2
5d96s2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Cu、Ag、Au等。
2.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E(3s)>E(2s)>E(1s)
B.E(3s)>E(3p)>E(3d)
C.E(4f)>E(4s)>E(3d)
D.E(5s)>E(4s)>E(4f)
1.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
A?
+1
B?
+2
C?
+3
D?
-1
A
C
【课堂达标测试】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Al
1s22s22p63s23p1
B
O2-
1s22s22p6
C
Na+
1s22s22p6
D
Si
1s22s22p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甲烷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D
碳-12原子
126C
D
D
5、下列有几元素的核外电荷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的是(
)
A、8
B、14
C、18
D、20
6、由下列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排布,能确定形成该微粒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是(
)
A.1s2
B.3s23p1
C.2s22p6
D.ns2np3
C
B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
三层不超过32个。
上述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1)能量最低原理
小结:排步规律(一低四不超)
(3)基态与激发态的关系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2)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2.原子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为原子光谱。
3.
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锂、氦、汞的吸收光谱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
(2)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等
4.
光谱分析的应用:
(1)通过原子光谱发现许多元素。
如:铯(1860年)和铷(1861年),其光谱中有特征的篮光和红光。
又如:1868年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
【课堂达标测试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基态原子
1、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_________能量。光(辐射)是电子___________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跃迁到较高能级
释放
释放
3、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________光谱或__________光谱,总称_______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________。
吸收
发射
原子
光谱分析
【自主学习】P9科学史话
牛顿和七基色
1、光谱一词最早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的。
2、牛顿类比音乐音阶,选定红、橙、黄、绿、青、篮、紫为“七基色”
3、1859年德国科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了光谱仪,摄取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光谱图。
【课堂小结】
三、构造原理与能量最低原理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