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贝贝:农业以旱作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玲玲:这里的水资源明显不足,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判断回答)
明确:贝贝说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其中春小麦是错误的。北方地区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玲玲说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是错误的,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归纳总结:
种植业——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
一年一熟(中温带、寒温带)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
马铃薯、甜菜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暖温带)
冬小麦、玉米、荞麦、棉花、
谷子、甘薯等
林业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主要水果
重要特产
苹果、梨、桃、柿、枣、葡萄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北方地区(三)资源与工业
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
找出北方地区大型的煤矿: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明确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找出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辽宁的鞍山和本溪,河北的迁安和武安。
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工业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活动3:
北方地区一些城市实施对老旧楼房贴保温层、改造供热管网、淘汰小锅炉、推广节能门窗等“暖房子”改造工程。
1.
北方地区实施
“暖房子”改造工程,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2.
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有重要意义,因为北方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让老百姓住得温暖。
2.“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可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北方地区(四)旅游资源
提问: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这里又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呢?(学生回答)
明确: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北京的故宫、天坛;西安的大雁塔、秦陵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开封府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概况、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同一地区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课堂练习
1.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
秦岭---淮河线
)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
),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林区。
3.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
)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长城以南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为(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冬小麦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柿等。
4.北方地区(煤)、(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
山东半岛工业区
)。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目前(
北方地区
)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山西省)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5.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
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自然概况
)
(
农业
)
(
北方地区
)
(
资源和工业
)
(
旅游资源
)
【教学反思】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北方的农业生产及其特征特征,学生可能会有些困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予以简单明白的启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达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3)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了解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几幅图片:福建茶园、桂林山水、云贵喀斯特地形、江南水乡
提问:刚才展示的这几幅图都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南方地区)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展示南方地区图,
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明确: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川、云、渝、贵、鄂、湘、桂、粤、皖、赣、苏、浙、沪、闽、台、琼等。
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
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图片展示南方地区的各种地形类型:
横断山区的峡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播放视频:都江堰与“天府之国”
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
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
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从南向北变短。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从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展示南方地区河流、湖泊分布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赣江、湘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活动1:
提问:南方地区中西部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指导学生再一次找到横断山脉和巫山
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在阶梯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再加上这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拓展延伸:
西电东送
提问:西电东送分为哪三条线路?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
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游的电能输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金沙江干支流和三峡的电能输送到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将澜沧江和珠江上游的电能输送到广东。
意义:1.缓解东部电荒;2.缓解东部环境压力;3.增加经济发展点,创造利润;4.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南方地区(二)农业
讲解:
耕地类型:水田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农作物:本区特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产区。
展示南方地区水田、鱼米之乡、丰饶的物产图片和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过渡:南方地区的南部还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
提问: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地区?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台湾岛、海南岛、广东的雷州半岛、云南的西双版纳。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湖椒、剑麻、油棕等。
南方地区(三)有色金属丰富
展示“中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图”
提问:我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相当丰富,请你参照地图说出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及主要矿产(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江西德兴的铜
江西大余的钨
湖南锡矿山的锑
湖南水口山的铅锌
广西平果的铝
贵州铜仁的汞
云南个旧的锡
归纳: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对比南、北方的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结冰期
有,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无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食
面食
米饭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
水路运输
金属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南方地区(四)旅游资源
我国南方地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地域风情丰富多彩。
提问: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
明确: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图)
展示云南的旅游资源:丽江古城、云南大理、滇
池、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在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方面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状况,同时了解到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课堂练习
1.南方地区是指(
秦岭——淮河
)以南,(青藏高原
)以东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地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
)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南方地区西部地形有(云贵高原
)和(四川盆地
),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东南丘陵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有(“水乡”
)之称。
3.南方地区属于(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
)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有(
“天府之国”
)的称号,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
鱼米之乡
)。江汉平原、(
洞庭湖
)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南方地区南部是中国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
台湾岛
)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是主要基地。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
天然橡胶
)(椰子
)(剑麻
)(咖啡
)油棕等。
5.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如江西德兴的(铜
)、云南个旧的(锡
)、湖南锡矿山的(锑
)和水口山的(
铅锌
)、广西平果的(
铝
)、贵州铜仁的(
汞
)等,在全国皆占有突出地位。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自然概况
)
(
农业
)
(
南方地区
)
(
有色金属
)
(
旅游资源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自然资源概况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学生自己读图回答,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学习自然环境特征时,可观看一些自然景观图片,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学习矿产资源分布时,要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建立起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