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2)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3)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4)初步学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印证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利用图片等资料,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
(2)政治文化中心。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宣传片
宣传片中提到了北京哪些名胜古迹?(学生回答)
明确:故宫、天坛、四合院等。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首先来学习北京市的城市特征。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
活动:
1.读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海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经纬度位置:400
N和1160E穿过,
属于北温带。
相邻省级行政单位:河北和天津
提问:北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
明确: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南为低缓的平原。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提问:北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明确: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
2.
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和张家口的主要原因。(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
(1)海拔较低,纬度较低。
(2)相对于天津,北京多地形雨;相对于张家口,北京离海近。
活动:
3.读图找出北京的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等,说说它们的大致流向,由河流流向判断北京的地势特征。
4.读图找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
3.
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由此判断北京的地势特征: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4.
这些水库都位于北京的西北。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这些水库是北京的主要水源。
议一议:北京有多条河流,但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流经北京的河流水量不大,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严重。
(二)政治文化中心
(1)政治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展示图片: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2)对外交流中心
有100多个大使馆和众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展示图片:中国外交部、美国大使馆、俄罗斯大使馆
(3)文化中心
云集了百余所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还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拥有多个世界遗产。
展示图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
过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展示图片:四合院、京剧图片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院落宽敞别致,日常起居方便。
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阅读材料:历史悠久的北京
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六七十万年前,先民就在这一带生息繁衍。公元前11世纪,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今北京城一带,出现了扼守太行山和燕山之间的交通要冲——蓟城。金代,在这里建中都。元朝则改称大都。明、清两代相继将其作为都城。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展示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十三陵等。
活动:
1.
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学生回答)
明确: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图书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2.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收集资料,扮演导游角色,向同学介绍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
学生上台介绍,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相信自己,我能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北京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城市职能。自然环境了解了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水源;城市职能了解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对外交流中心。
四、课堂练习
1.有关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B.位于燕山、太行山和东北平原地结合部
C.东部濒临渤海
D.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和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B
)
A.河北、辽宁
B.河北、天津
C.天津、辽宁
D.辽宁、山东
3.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D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对外交流中心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自然地理环境
)
(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
(
政治文化中心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各种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前学生收集资料不够,课堂中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加精心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3)根据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以及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到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
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的变化》
北京是著名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历史的各个时代,北京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今天的北京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新变化?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二、新课学习
(三)城市建设成就
读图活动:读图说说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城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京城市功能分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地域面积在不断扩大。
(1)城市形态面貌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区面积不断扩展。
展示图片:北京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一角
(2)旧城改造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阅读: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经过不断的改造和扩建,目前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占地44万米?,布局严整,气势宏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东侧为国家博物馆,西侧为人民大会堂,北侧屹立着天安门,天安门前的大街叫长安街。广场中设有升国旗的基座,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南为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迎接外国元首举行礼仪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交通建设
出示北京城区公路交通网
读图活动:看图说说北京市内交通格局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过渡: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展示图片:北京西客站、北京高速公路、北京南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读图活动: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读图找出下列铁路干线: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包兰。
展示“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图,(学生读图找图,培养读图能力)
(4)产业建设
凭借独特的政治、文化地位,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会展、文化体育、旅游业发达。
北京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汇集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展示图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体育场——“鸟巢”
阅读:北京的绿化建设
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在城市外围修建绿色生态屏障;在新建道路两厢进行绿化,沿着城市的三环路、四环路和五环路营造环状绿地;在中心城市修建众多的生态公园;在居民区留出一定的空间作为生态绿地,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通过北京人民的不懈努力,首都逐渐形成了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秀美景观。
展示图片:北京城市道路绿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5)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活动: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水资源匮乏,大量聚集的人口和产业更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等。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水资源匮乏,大量聚集的人口和产业更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等。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2.
北京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解决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建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实施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时,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改扩道路上有一幢名人故居,如果按规划路线修路,就必须拆掉名人故居;否则,道路就得改线,可这样做,又有损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总体布局。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
北京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水资源匮乏等;
人文环境问题:流动人口的增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等。
2.
提示:建议限号出行、大力宣传绿色出行、建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优先出行、调整人们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等。
3.
提示:这道题是考查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前提是名人故居不能拆除,可从多方面考虑,如:整体搬迁或建立交桥等。
拓展延伸:
北京,您该“减肥”了!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是最大的交通中心、重要的经济中心,众多的城市职能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迁入北京,还有相当数量的“北漂一族”。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北京今年将对执行了十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其中,北京今后的发展要求提出,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
2014年3月24日上午,北京市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时表示,对于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将周边城市分为直辖市、大体量城市、节点城市三个级别,建成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主要包括城市形态面貌的变化、交通建设、产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四、课堂练习
1.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
D
)
A.克里姆林宫
B.白宫
C.白金汉宫
D.故宫
2.下列哪些思想或举措有利于古城保护(
C
)
A.大力兴建立交桥、快速环流路疏导交通堵塞
B.拆除四合院,修建高层建筑,享受新的生活
C.不能让四合院和胡同完全被现代化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取代
D.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3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D
)
A.多修立交桥和大型停车场?
??
??
?
B.鼓励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D.减少外地车辆进京
4.基于北京的城市职能,你觉得最适合在北京城区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C
)
A.煤炭工业
B.化学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钢铁工业?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城市形态面貌的变化
)
(
旧城改造
)
(
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
(
交通建设
)
(
产业建设
)
(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的资料展示为主,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探究,从具体资料中得到感受。“环境问题”是难点,学生的年龄偏小,认识的层次是有限的,还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