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黄河颂
1.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积累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走近作者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于是1939年到达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堪称史诗性杰作,这组歌随后唱响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写作背景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páng bó
péng pài
pò diān
lán b?
zhuó zhàng
朗读
【气魄】气势。
【澎湃】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
雄伟。
【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
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
含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朗读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现代诗歌,着眼于“颂”。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激昂、雄健、悲壮
朗读
理清思路
全诗可以分为序曲,主体,尾声三个层次,找到起止点,划分出来。
。
分析第一层次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引出下文的颂歌
感知内容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感知内容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思考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直接抒情赞颂的?
1“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也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 从黄河的历史贡献方面赞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从黄河的地理特征方面赞颂了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方面赞颂了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诗歌反复修辞,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精神的决心。
黄河颂
主体
序曲:
尾声:
望黄河:描绘形象气势
颂黄河:歌颂巨大贡献
哺育
保卫
激励
课堂小结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学黄河——伟大坚强
圈点批注,这种读书的方法我们并不陌生,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问,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批注。具体类型分为分析式、概括式、评价式、感想式、启发式等。
现在我们结合课后第三题批注课文,三分钟后交流。
赏语言,做批注
(1)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3)“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4)诗歌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我们要学习黄河精神,进行战斗,保护祖国。
这首诗歌层次清晰,运用多种修辞,激情滂湃,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堂总结
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达标检测
2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4课堂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这学期,我们líng听了《黄河颂》的雄壮旋律,瞻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欣赏了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感受了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探索了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我们忘不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长,忘不了朝气篷勃、勤学好问的同窗。在人生的每一个考场,我们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就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l聆听 ②温馨 ③诲人不倦
(2)文中有一个词语书写不正确,应该把 ———改为——— 。
(3)“循循善诱”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阅读诗歌回答
(1)“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
(2) 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5)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1B 2D 3D
4 ①líng聆听 ②温馨xīn ③诲huì人不倦
(2)应该把篷勃改为蓬勃。
(3)“循循善诱”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我们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难道不能交出完美的答卷吗?
5(1)指黄河在南北两岸有无数条的支流。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3)不能。“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的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