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获取新知识。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以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相关资料,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整体情况,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教学难点】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寒冷的北方、海南椰风、西部戈壁沙漠、江南水乡、古老的皇城、现代化大都市等(学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基本国情
(1)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五种地形齐全: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气候类型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多样: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2)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列表比较: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径流量
森林面积
中国问题居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中国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3)人文环境特点: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特色
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活动1: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
明确:
1.这五个经济特区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
这些城市都分布于长江干流沿岸地区;优势: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等。
(2)沿边地区特色
中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沿边地区,国家相继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区的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云南的旅游业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展示地图,让学生找出开展边境贸易的省区。
明确:
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
展示图片:黑龙江绥纷河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云南瑞丽口岸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
黄河流域:陇海—兰新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始段。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面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长江流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三)中国与世界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展示图片: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APEC在北京召开
阅读材料: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783亿美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2位。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54648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棉花产量596万吨,油料产量323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8倍和5.2倍。
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2010年,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迅速成长起来。
中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29位。2010年,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1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2位。
讲解: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拓展延伸: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世贸;英文缩写:WTO)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截至2013年3月2日,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9个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精彩瞬间》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大规模开发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提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学生回答)
明确: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滥砍乱伐、大气污染等。
讲解: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活动2:
阅读教材109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
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
2.我们应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特色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懂得了发展经济要与生态
环境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创建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B.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C.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D.各类自然资源
分布均匀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
A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下列城市是我国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C
)
①深圳
②汕头
③厦门
④珠海
A.
①②
??
?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基本国情
)
(
区域特色
)
(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
(
中国与世界
)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教学反思】
本章是对中国地理的一个归纳和总结,对整个中国地理的复习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本节课在学生已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差异性,分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了解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