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09 20: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练习题
一、单选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首都经济圈”,关于该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冀”代表山东省
B.
濒临我国两大内海之一的渤海
C.
主体位于华北平原
D.
沿海地区建设湿地,保护滩涂
东南亚居民服饰以单衣为主,而我国山东省的居民冬季多穿棉衣,夏季多穿单衣,这种穿衣习惯主要是受()
A.
气候的影响
B.
物产差异的影响
C.
地形的影响
D.
经济条件的影响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第问题。
有关③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
旱作农业区
C.
水资源丰富
D.
亚热带地区
2019年4月1日,济南首条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行,图为查阅手机地图的部分截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铁一号线的延伸方向大体是东西走向
B.
地铁一号线的延伸方向大体是南北走向
C.
手机地图是电子地图,没有比例尺
D.
手机地图范围可以随时变化,但比例尺不变
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因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有限,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做到马铃薯种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如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华北平原没有成为马铃薯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资源不足
B.
耕地资源有限
C.
种植技术落后
D.
土壤盐碱化严重
“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
A.
生产建设
B.
日常生活
C.
风土人情
D.
交通旅游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
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列对其缺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工农业发达
B.
城市、人口众多
C.
水污染严重
D.
泥沙淤积严重
我国沿海四大盐场中最大的是(  )
A.
长芦盐场
B.
淮北盐场
C.
布袋盐场
D.
莺歌海盐场
在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则唱歌人面朝的方向是()。
A.
?
北方
B.
?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
水源不足
B.
热量不足
C.
地势较高
D.
土壤肥沃
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  )
A.
洪涝问题
B.
春寒问题
C.
春旱问题
D.
风沙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图为2015~2018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河南省老年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劳动力充足
B.
养老负担加重
C.
儿童入学难
D.
人口素质提高
图为“我国陕西省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四个地点中年降水量最多的点可能是(  )
A.

B.

C.

D.

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多为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
B.
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甘蔗
C.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
东北一年一熟
由下图可知,四图中符合我国北方地区主体气候类型的是(
)
A.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
丙和丁
关于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地形平坦
B.
水热条件优越,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
黑土地、黄土地,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D.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季“玉米黄,高粱红”,描写的是我国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是(  )
A.
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一年三熟
B.
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
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两至三熟
D.
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三熟
二、综合题
北方冬小麦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经常发生旱情。尤其春季,华北地区小麦正值拔节期,黄淮、江淮麦区进入孕穗抽穗期,干旱常常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收成。
(1)“黄土地”“黑土地”中黑土地指地形区甲________,黄土地指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华北平原旱灾多发生在________季,人们多种植等农作物。
(3)在气候方面,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________。
(4)华北平原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春旱,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读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读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图示区域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跨晋、陕、甘、鲁等省级行政区域。(
)
(2)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
(3)
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崎岖,
沟壑纵横。(
)
(4)初春季节,图中河流山东段易出现凌汛。(
)
(5)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煤、石油、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
(6)从西安沿陇海铁路线到连云港,经过亚热带和暖温带。(
)
(7)
青岛、连云港都濒临渤海。(
)
(8)图示区域大致位于长城和秦岭之间。(
)
(9)
图示区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花生、棉花。(
)
(10)图中铁路线“十”字交叉处的A城市是徐州。(
)
清泉奔流,南北情长。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累计调水超394亿立方米,1.2亿人直接受益。图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
40%,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春降水少,春旱严重。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淡水供应紧张。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______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该工程可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线是____________运河,东线工程自南向北经过的平原依次是________、______,沿途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3)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各答出一点即可)
(4)为确保清水北流,应加快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重点防治??????????,在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治______等。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河南要扛稳粮食生产安全这个重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如图为“河南省地图”和气候资料。
(1)读图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初春时节,甲河段易发生______。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线路分布大致沿______米等高线蜿蜒分布,位于西部______(地形类型)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
(3)分析河南省小麦产量居全国首位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
(4)请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
【解答】
“冀”代表河北省,A错;京津冀地区濒临我国两大内海之一的渤海,主体位于华北平原,沿海地区建设湿地,保护滩涂,BCD对。
???????故选A。
2.【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服饰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气候对服饰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东南亚主要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常年高温,因此居民服饰以单衣为主,山东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变化大,因此居民冬季多穿棉衣,夏季多穿单衣,这种穿衣习惯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故选
A。
3.【答案】B
【解析】解:从图中看出,③是北方地区;该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暖温带、中温带,还有小部分寒温带,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为旱作农业区。
故选:B。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注意识记北方地区的降水、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等知识点。
4.【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示中地铁一号线的延伸方向大体是东西走向,B正确,A错误;手机地图虽然是电子地图,但有比例尺,操作手机地图时,方向不会变化,其比例尺和图幅大小会变化,C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内全境东西宽约700千米,南北长约420千米,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该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手机地图的相关内容。
5.【答案】B
【解析】解:华北平原水源不足,适合马铃薯耐旱的特点,但由于该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耕地资源有限,没有成为马铃薯的优势产区。
故选:B。
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平原地区由于地形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尤其发展粮食生产,华北平原又由于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不适宜作为马铃薯优势区。根据材料“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所以水资源不足、土壤盐碱化都不能够“没有成为马铃薯优势区的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与地理的关系。根据题意。
故选:B。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这一语句中的旱地、麦浪,说明该句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象,故A符合题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在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季节,故B不符合题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荒凉的大漠景象,故C不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应该是我国内蒙古牧区,属于西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重,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故选:D。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9.【答案】A
【解析】解: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北方以长芦盐场最为大,南方有海南的莺歌海盐场等。
故选:A。
我国海盐生产发展很快.现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盐田,盐田面积比建国初期有了大幅度增长.所生产的海盐质量也不断提高,品种越来越多.
考查我国的主要盐场,要理解记忆.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解: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
故选:A。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牢记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春季夏季风刚开始登陆我国南部地区,尚未到达华北地区,故而很难形成降水.根据题意.
故选:C.
(1)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2)每年4月份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登陆,7、8月份到达华北地区.
本题考查的是华北地区的春旱.熟记.
13.【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河南省老年人口增长较快,其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劳动力相对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结合题意。
故选:B。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较多的省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河南省老年人口增多,养老负担加重。
考查河南省老年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4.【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图中四个地点中,①地位置最偏南,年降水量最多。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时间分布上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降水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15.【答案】B
【解析】解: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
故选:B。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16.【答案】B
【解析】略
17.【答案】D
【解析】解:A、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比南方差,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东北平原的黑土地)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考查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
18.【答案】B
【解析】解: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根据题意。
故选:B。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里环境上有明显差异.
本题从知识和实践上,课内和课外上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19.【答案】A
【解析】解: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以旱地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大豆、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因此有“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的典型景观.
故选:A.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熟记我国各粮食主产区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牢固掌握.
20.【答案】B
【解析】解: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热量不足,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一般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依据题意。
故选:B。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中南部。
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1.【答案】(1)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旱地?
春?
玉米或(冬)小麦
(3)雨热同期
(4)农业用水增加,降水较少,蒸发量大,等。
【解析】(1)根据位置可判断,甲、乙、丙分别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2)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由题干可知,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种植玉米、冬小麦等耐旱作物。(3)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业发展。(4)华北平原缺水原因可从降水少、用水多角度分析。
22.【答案】(1)X
(2)√
(3)√
(4)√
(5)X
(6)X
(7)X
(8)√
(9)√
(10)X
【解析】【试题解析】
(1)图示区域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跨晋、陕、甘、宁等省级行政区域,不跨鲁。(2)太行山脉以东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3)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崎岖,沟壑纵横。
(4)图中河流是黄河,初春季节,山东段较低纬度河段河流解冻时间比较高纬度河段早,河道易被冰坝淤积,形成凌汛。
(5)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煤、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
(6)从西安沿陇海铁路线到连云港,经过暖温带,没有经过亚热带,因为陇海铁路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7)青岛、连云港濒临黄海。
(8)图示区域属于北方地区,大致位于长城和秦岭之间。
(9)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棉花。
(10)图中京广铁路线和陇海铁路线“十”字交叉处的A城市是郑州。
23.【答案】(1)长江
???华北
???西北?
?
空间/南北/区域
(2)京杭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耕地
(3)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
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污染严重/不合理利用
(4)水土流失/草地沙化/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
???水体污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及长江的治理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得信息分析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该工程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南北/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线是京杭运河,东线工程自南向北经过的平原依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沿途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3)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社会经济原因是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污染严重/不合理利用。
(4)为确保清水北流,应加快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重点防治水土流失/草地沙化/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在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治水体污染等。
24.【答案】郑州?
凌汛?
200?
山地?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较大,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对粮食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加强对粮农的补贴;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绿肥等
【解析】解:读图可知:
(1)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郑州;甲河段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初春时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2)由图示信息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线路分布大致沿200米等高线蜿蜒分布,位于西部山地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
(3)河南省小麦产量居全国首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较大,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等。
(4)为搞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应该对粮食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加强对粮农的补贴;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绿肥等。
故答案为:
(1)郑州;凌汛;
(2)200;山地;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较大,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4)对粮食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加强对粮农的补贴;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绿肥等。
河南省的省会是郑州,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河南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特点。
本题考查河南省地图和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在把握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河南省小麦产量高的原因、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