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陶罐与铁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同学们,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
导入新知
陶罐与铁罐
黄瑞云,1933年生于湖南娄底。
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系,曾在湖北工农中学、湖北教育学
院、华中师范学院任教。1989年被评
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
教师奖章”。
主要作品:《老子本原》《黄瑞云寓言》等。《黄瑞云寓言》曾获中国寓言“金骆驼”奖一等奖、湖北省文艺创作“屈原奖”一等奖。
简介作者
陶罐
铁罐
táo
tiě
读到课题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关系?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习字词
骄傲
懦弱
轻蔑
恼怒
古代
谦虚
价值
捧起
清理
和睦相处?
.
.
.
nuò
miè
chù
交流字词义理解。“骄傲”“懦弱”和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奚落”等,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试着理解。
催
傲
谦
1.初读,了解故事。
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怎样的陶罐,这是怎样的铁罐。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结局怎么样?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奚落
骄傲
很有价值
影子不见
初读感知
2.归纳,感知结构。
读懂的内容顺势理清文章的结构。
骄傲的铁罐经常奚落陶罐的段落是哪几个自然段?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3.再读,提出问题。
“奚落”“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
铁罐为什么后来无影无踪了呢?
1.认识角色。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
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铁罐很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角色体验
合作读一读骄傲的铁罐奚落陶罐的过程。
填写表格,梳理内容。
骄傲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默读第2至第9自然段,摘录关键的词语,填写表格。
“奚落”是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见过生活中,谁怎么“奚落”谁?
从“常常奚落”读出了什么呢?
自由朗读第2至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铁罐奚落陶罐的情景。
关注到语言,可以这样梳理内容:
关注到语言及神态,可以这样完善表格:
文中没有写到态度的地方也可以想象一下,
如:铁罐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陶罐心平气和、淡定如水。
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关注彼此对对方的称呼以及它们之间对话的
句末的标点符号,说说铁罐和陶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如铁罐:骄傲、傲慢...陶罐:谦虚、友善......
,
相机处理疑难问题。如“懦弱”“争辩”“相提并论”的意思。再次分角色朗读、评读。
1.默读,了解结果。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默读第10至第17自然段,思考:许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有怎样的结局?
①两个罐子都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②许多年以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
体会道理
2.品读,体验价值。
(1)读出场景。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而铁罐无影无踪了。
(2)发现价值。
自己再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你有什么发现吗?
把人们的表现和陶罐联系起来:由人们的表情“惊讶”“高兴”体会到陶罐的宝贵;
由人们的动作“捧起”“清理”感受到陶罐的宝贵;由人们的语言“多美的陶罐!
...”感受到陶罐价值连城以及人们对陶罐的赞美.爱惜之情。
这里的“价值”是什么意思?
3.联系,感悟道理。
创设对话情境:陶罐被考古队挖出来,奉为至宝,可铁罐却不见踪影。陶罐面对脚下的土地,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对铁罐说---铁罐兄,虽然,你不一定听得到我的话,但有几句话,我还是想对你说,“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和睦共事”。
小结:是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谦虚,不能骄傲。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想想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
2.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2)《骆驼和羊》这则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在揭示寓意上与《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这两篇故事有什么不同?
(1)想一想:《北风和太阳》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没有相似之处?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