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专题提升课
专题二
体系构建?思维脉图
【专题主线】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具体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等历程。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经济势力入侵,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
(3)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4)两大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专题整合?素养提能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历程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西方侵略者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影响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小麦、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③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素养特训】
(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度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解析】选B。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为个体家庭农业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农产品的商品化。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即反映了个体家庭农业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备选习题】
(史料实证)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解析】选A。根据“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一句可知给苏南地区造成的危害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实际上,“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说明手工业与农业并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及特征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自然
经济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后不断受到冲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消灭
是我国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外国
资本
主义
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我国
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在19世纪90年代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
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标志着其破产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民族
资本
主义
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19世纪末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经曲折,1956年被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官僚
资本
主义
经济
1927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
由于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迅速膨胀
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素养特训】
1.(时空观念)有人画了下面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
( )
A.春 B.夏
C.秋
D.新的春天
【解析】选C。由“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可推知“秋”代表抗战时期,“夏”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春”代表民国初期。
2.(史料实证)“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的这句话最能表明
( )
A.西方国家要减少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西方国家要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机器进口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来,担心机器进口会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而反映出西方国家要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企图。
三、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阶段
特征
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初步
发展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列强资本输出、“实业救国”思潮
1912—1919年
短暂
春天
辛亥革命、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1927—1936年
短暂
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反帝爱国运动
1937—1945年
陷入
困境
战争破坏、日本侵略、官僚资本挤压
1946—1949年
萎缩
倒闭
内战、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美国的经济侵略
【素养特训】
(家国情怀)长城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纷纷向国民政府捐献飞机,如当时天厨味精厂捐献“天厨”号战斗机一架;宁波旅沪同乡会等五团体捐机五架;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捐赠巨款以作训练航空人才之用。他们的主要意图是
( )
A.企业宣传
B.抗日救国
C.支持内战
D.兴办飞机制造业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当时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的行为是出于抗日救国。
【备选习题】
(历史解释)如果从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看,
右边这幅漫画直接体现出的阻碍因素有
( )
①国民政府的垄断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掠夺
③美国商品的排挤
④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图中文字有“卖国内战蒋宋孔陈”“垄断独占中中交农”“蒋美商约”,横批“一手遮天”,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反动卖国政策,①②③均可从图中直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