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6.1“自由放任”的美国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6.1“自由放任”的美国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9 18: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一场以_____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
发,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主要特点:(请正确连线)
股票
3.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无数人陷入贫困饥饿中,国内阶级矛盾激化,_____
_________处于动荡之中。
(3)国际局势紧张:①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
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资本
主义社会
二、杯水车薪
1.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1)盲目生产、无序竞争。
(2)_____________盛行、政府的不干预。
(3)过度的贫富悬殊。
(4)狂热的股票投机。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自由放任主义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影响:
初期(1932年前)
调整(1932年)
表现
(1)继续奉行_____________政
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
会的救济方案
(2)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
愿联合起来抵御危机
(3)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鼓
励企业投资,大幅度提高_____
(1)成立_____________,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影响
(1)美国经济掉入“沟底”
(2)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1)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
(2)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自由放任主义
关税
复兴金融公司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破产,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
2.工农业破坏严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_______部门所受打击尤为沉重。农业
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跌。
3.人们生活恶化:失业人数大增;中产阶级积蓄无存;许多家庭极其贫困。
4.政治危机: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
5.信任危机:人们对_____________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
的边缘。
重工业
资本主义制度
·【易错点拨】
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核心概念】
自由放任主义
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经济理论,其思想内核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易错点拨】
  正确认识胡佛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态度:胡佛总统坚持“自由放任”的理念,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成效不大,甚至一些政策还加剧了经济危机。
·【情境思考】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是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怎样的一种情绪?(历史解释)
提示:对政府应对危机不力的不满情绪。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史论阐释】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1.影响:
(1)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2)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启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3)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而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特别提醒】
  经济危机时一些国家推行提高关税和实行货币贬值政策,短期内可以在经济危机的灾难中实现自保。但这种做法会引发关税战、贸易战,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会导致经济危机的恶化和持续,从总体上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素养探究】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史料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当时美国流行一种说法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结合史料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历史解释)
提示: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史料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时空观念)
提示:范围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主题二 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史论阐释】
垄断资本助推经济危机的爆发
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联邦政府代表和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2.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市场规则遭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3.在垄断资本控制下,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4.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最终掀起大危机。
【特别提醒】
  一是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二是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三是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素养探究】
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等措施。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解析】选C。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暴跌,股市崩溃,引发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C正确。
2.(2019·四川学业考)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这一美梦却因残酷的现实而破碎。“残酷的现实”是指
(  )
A.政局动荡
B.自然灾害
C.环境污染
D.经济危机
【解析】选D。由材料“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说明当时政局稳定,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信息,排除A、B、C;结合所学,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暴跌,股市崩溃,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故选D。
3.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  )
A.人们对社会制度丧失信心
B.人民对生活水平低下不满
C.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D.美国人民期待救星的出现
【解析】选A。B、C属于生活领域和经济领域,与题干材料中
“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的含义不符;D与题干材料中“示威者”等提示词不符。
4.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
(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政策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的基本经济主张为自由放任主义,B符合题意;A是罗斯福开创的经济模式;C胡佛解决危机的政策依然强调自由放任,实践证明已经失败;D与材料无关。
5.1929—1933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
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1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C.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D.找到了使美国摆脱危机的正确途径
【解析】选C。胡佛政府“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等体现出胡佛政府不是一味地固守自由放任政策,而是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干预,C说法正确。
6.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解析】选A。各国提高关税是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反制,直接加剧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也无益于缓解经济危机。
【补偿训练】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B.激起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C.解决了生产的相对过剩问题
D.遭到报复将引发关税战
【解析】选D。美国提高进口税率,是美国转嫁危机的表现,只能加重经济危机,故A错误;美国提高进口税率,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把危机转嫁到殖民地,故B错误;解决生产的相对过剩是通过减少产量,而美国提高进口税率,加重经济危机,无法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故C错误;美国提高进口税率,引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税战,故D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总统(1929—1933年3月在任)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
,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行一首歌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冲。”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据材料一、二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什么方面达成共识?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题可结合材料中梅隆、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和胡佛的言论推理出其关于经济危机的论点。第(2)题可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共同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与其进行对比得出四者都没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第(3)题需要立足三则材料都反映的是经济危机这一主题进行概括。
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出现了材料三中的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