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10 18: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地理
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本节课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承接了第一课时创设的情境,跟着自由摄影人梁子独闯非洲十年的旅行经历,逐步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生机的大地”和“单一的商品经济”。其中,学习者进入视频资料、真实事例等情境,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逐个突破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针对出现的现象能够通过地理视角去分析,明白因果关系,明白地之理。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将学习内容内化成自身认知和情感的一部分,在情境中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欣赏世界的美;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用智慧去教,教给学生智慧,使教学全过程充满智慧,构建“生本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成课程标准为基本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一、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感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整体的自然、文化习俗,认识和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
2.通过运用地图资料,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环境特征,培养、检验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3.以热带草原气候类型为例,深刻理解气候对动植物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干旱引起的饥荒;
4.通过实例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状况的分析,了解单一商品经济及其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读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初步学会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充满生机的大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独特的地理之美;
初步学会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特点,探寻经济发展的途径;
进一步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热带草原气候对本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与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内容涵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雨林、草原、沙漠三种景观;丰富的野生动物以及黑种人和黑人文化。 观看视频,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跟着梁子的脚步,步入新的“旅程”。
承上启下,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充满生机的大地
导学 引导学生自学P36-37正文及图,认识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说明什么条件使这里充满生机了?(组织学生抢答问题,所在小组加分,课后统计总分给予鼓励) 自学教材,结合本区的气候条件,认识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积极抢答问题。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为本区的主要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作铺垫。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图、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在情境中认识热带草原气候对植物与动物的影响 加深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湿季对动植物特性影响的认识,并学会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P37-38“活动” 合作探究,分析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干旱导致的饥荒;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引导并点评,落实教学重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 导学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主要有哪些原料? 自学P38正文,说明本区矿产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归纳的能力
导学导思 引导学生认识“单一商品经济”,提问:你能说说“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吗?(提供实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认识“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并完成P39“思考”,分析“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合作探究 结合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组内合作探究,讨论:
假如您是本地区某国家总统,您会怎么做? 进入角色,学以致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探究 指导学生课外完成P39“活动” 课外进行,主要查找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培养课外查找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课堂小结 结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称谓来小结,升华学生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情 向往非洲的神秘与野性“和非洲有个约定”,并结合视频“魅力南非”展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未来 进一步认识神秘美丽风情独特的非洲,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世界
六、 板书设计:
充满生机的大地——“天然野生动物园”
单一商品经济 ——“世界原料仓库”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