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课时2)》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课时2)》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2-16 21: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制取氧气》学案(课时2)
预习:阅读教材P39,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思考: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及名称。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5、如果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能否用此装置?为什么?
探究:制取氧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归纳:
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 和 有关;
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与 和 有关。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连接装置,检查 ;
2、往试管里装药品;
3、用铁架台固定试管,试管口略 ,并在试管口塞上 。
4、给试管加热,先 ,然后对准 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气管口刚有气泡放出时不能收集,等到 收集。
收集好的氧气应 桌面上,因为 。
6、实验结束时,应 ,再 。
思考: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放一个棉花团?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如果试管口向上倾斜会有什么后果?
3、导管口刚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宜立即收集?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已经收集满了,如果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如何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5、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走酒精灯还是先拿出导气管,为什么?如果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课堂检测
1、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曾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则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
2、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哪几项(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表中所列实验操作不当,或缺少试剂,或选用试剂不对而造成实验失误,请你找出每个实验室失误的原因,把序号填在答案的空格中。
失误的实验 失误的原因 答案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底炸裂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短时间内没有气泡 集气瓶底没有留水或细沙没有加催化剂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1) (2) (3)
4、下图是为某学生设计的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指出图中的错误。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