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上 13.1从闪电谈起(幻灯片23张ppt,含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九年级上 13.1从闪电谈起(幻灯片23张ppt,含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09 14:31:2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
13.1
从闪电谈起
1
课堂导入
观察思考
闪电是大自然强大力量的象征之一,不少神话传说都以闪电作为题材,甚至代表了天罚,一种人类无法战胜的力量。
思考
听到天雷滚滚,看到一道闪电,像一把利剑,划破沉寂的长空……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
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
课堂活动
2
一、摩擦起电现象
观察与思考
将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将与干燥纸巾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自来水细水流,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归纳小结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观察与思考
擦拭玻璃的时候,为什么玻璃面上会有一层绒毛?
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
归纳小结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1)正电荷: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的带电荷规定为
正电荷,可用“+”表示。
(2)负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负电荷,可用“-”表示。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与思考
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他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与探究
(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c)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归纳小结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认识与理解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束缚电子
能力弱
束缚电子
能力强
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三、验电器
观察与思考
常见验电器及简易验电器
金属球
绝缘垫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罩
接线柱
验电器的构造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把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相接触,如果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如果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则说明物体不带电。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三、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3
课堂小结
本堂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本堂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典例分析
考点一: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4
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
___________,乙带___________,丁带___________。
正电
负电
负电
【迁移训练1】
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 
均带正电
D
考点二:验电器
【典型例题2】
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带正电,B带二倍于A的负电,C不带电。先使B、C两金属球接触,分开后使A、B两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则三个验电器所带电荷情况分别是(

A.B、C带负电,A带正电
B.A、C不带电,B带负电C.A、B不带电,C带负电
D.A带正电,B不带电,C带负电
C
【迁移训练2】
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  )
A.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B中
B.B中的质子转移到A中
C.B中的电子转移到A中
D.A中的电子转移到B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