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整合与检测练习题(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整合与检测练习题(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9 18:16:37

文档简介

单元达标检测(五)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
1.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  )
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 ④中朝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①②③④说法均符合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1948年朝鲜南部和北部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的分裂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积极加入,成为美苏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答案:D
2.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  )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国扶植的南朝鲜傀儡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和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本题要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入手,朝鲜战争是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
答案:D
3.有人说,中国不是必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认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推迟了几十年。如果你想反驳该观点,可采纳下列哪些选项(  )
①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②战争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战争致使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④战争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便于国家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这种观点的核心是反对抗美援朝战争,要反驳这一观点就要看到战争的积极影响,①③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
4.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当时朝鲜和越南都存在南北两个政权,因此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符合;美国侵朝是打着联合国旗号,而侵越则没有,因此,②排除。在两次战争中美国都提供了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同时朝越都是中国的邻国,美国借战争之机威胁中国的安全,故③④正确。
答案:D
5.中国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相同的行动是(  )
A.向美国宣战
B.派志愿军作战
C.提供援助
D.与被侵略国家结盟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在两场战争中的表现。在这两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又给越南人民以物质援助,总之都采取了援助的行动。
答案:C
6.下列符合局部战争特点的是(  )
①战争与政治联系更加直接 ②目的、规模、时间、空问等方面是有限的 ③具备突然性的特点 ④新式武器被大量使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所给四个内容均是局部战争的特点,只有D项概括得最为全面,为最佳答案,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7.阿以冲突让战火弥漫中东数十年,中东成为世界上长期动荡的地区之一。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是(  )
A.宗教纠纷
B.领土纠纷
C.资源纠纷
D.大国干涉
解析: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民族对巴勒斯坦这样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答案:B
8.下图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他有一句名言为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演讲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惧怕暴力斗争,但渴望达成和平协议
B.仍然鼓吹暴力,不承认巴以和解的可能性
C.放弃暴力斗争,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D.对西方大国存在严重依赖
解析:“自由战士的枪”代表暴力;“橄榄枝”代表和平,“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A
9.埃及总统萨达特曾说:“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他所说的“……1967年失败”指的是(  )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战争
C.十月战争
D.六日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部分土地,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0.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解析: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是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B、C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的。
答案:D
11.从1947年到1971年,引发右图地区发生了三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边界的划分和领土的归属问题 ③复杂的地形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造成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自然条件不会成为战争的主要原因,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答案:C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解析:本题要从题干中提取两个主要信息:一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是规模和损耗最大的战争。两伊战争是一场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朝鲜战争、经济损失超过越南战争的大规模消耗战。
答案:C
13.2012年2月4日,伊朗空军在首都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举行仪式,纪念前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流亡归来33周年。伊朗军队在八年的两伊战争中没有经历的是(  )
A.进行“袭船战”
B.进行“袭城战”
C.使用化学武器
D.由“特种战”升级“局部战”
解析:D项内容是1964年美国侵越战争时的进程,伊朗军队没有经历,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1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记载:“除科威特人以外,其他穆斯林对这场战争并无热情……莫尼斯曾问道:‘对阿拉伯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场战争的结局更坏的吗?用全部技术武装起来的整个西方向我们扔炸弹。这是极端的恐怖。’”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巴勒斯坦战争
B.六日战争
C.海湾战争
D.科索沃战争
解析:从材料“除科威特人以外,其他穆斯林对这场战争并无热情”“用全部技术武装起来的整个西方向我们扔炸弹”可知,这场战争是指海湾战争。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15.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的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海湾战争
解析:海湾战争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高科技武器、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战法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机械化战争难以企及的效能,标志着高科技战争正式登上战争舞台。A、B、C与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无关。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三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的主要内容:美国和其他国家尊重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承认的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按规定时间撤出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军事顾问、军事人员……越南的统一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法逐步实现。
上述三个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何相似之处?执行的结果如何?(10分)
解析: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分句概括句意,再归纳相似点即可;第二小问执行的结果可结合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所签订的协定进行回答。
答案:相似:冲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撤走外国军队;政治解决遗留问题。
结果:《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美国军队继续在朝鲜半岛驻扎,朝鲜长期分裂;《日内瓦协议》签字后,法国军队撤走,美国势力渗入,越南分裂;《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签字后,美国从越南撤军,越南实现统一。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7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理由是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理由是签署巴以和平协议,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可得出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根据材料三信息“哈马斯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可得出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二是巴以相互报复;第二小问“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可以从巴以双方的努力和国际组织的调解等方面做答。
答案:(1)原因:萨达特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和拉宾签署巴以和平协议,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2)因素: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巴以运用极端手段相互报复,导致冲突不断。
认识:战争无法解决阿以矛盾,和平谈判与政治解决是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加大斡旋力度,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取得更多成果;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解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 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 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3分)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2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3分)
解析:(1)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在分析海湾战争性质时,注意结合材料的观点,指出其双重性。
(2)第一小问可结合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出现的局部动荡原因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总体形势回答即可。
答案:(1)区别:是否诉诸战争。
区别:海湾战争等三次战争均为局部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界性大战。
性质:海湾战争是一场性质特殊的战争,它既含有惩罚地区霸权主义的正义性,又包含着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非正义因素,正如材料二中所说的要保持美国牢固的领导地位。
(2)说明: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被东西方矛盾掩盖的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
趋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
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
——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
解读美国“倒萨”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4分)
(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解析:(1)20世纪50—70年代美苏处于冷战局面,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是为了推行冷战,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变化从地区、领域不同来分析,从地区来看,材料一主要侧重在东亚地区,材料二侧重在海湾地区;从领域来看,材料一主要侧重在政治领域,材料二从“布什打的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可以看出侧重在政治经济领域。
答案:(1)目的: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遏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
特点: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2)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变化:从侧重东亚地区到侧重海湾地区;从侧重政治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并重。
PAGE单元达标检测(五)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
1.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  )
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 ④中朝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当今我国史学界所接受的是(  )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国扶植的南朝鲜傀儡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和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有人说,中国不是必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认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推迟了几十年。如果你想反驳该观点,可采纳下列哪些选项(  )
①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②战争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战争致使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④战争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便于国家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相同的行动是(  )
A.向美国宣战
B.派志愿军作战
C.提供援助
D.与被侵略国家结盟
6.下列符合局部战争特点的是(  )
①战争与政治联系更加直接 ②目的、规模、时间、空问等方面是有限的 ③具备突然性的特点 ④新式武器被大量使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阿以冲突让战火弥漫中东数十年,中东成为世界上长期动荡的地区之一。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是(  )
A.宗教纠纷
B.领土纠纷
C.资源纠纷
D.大国干涉
8.下图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他有一句名言为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演讲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惧怕暴力斗争,但渴望达成和平协议
B.仍然鼓吹暴力,不承认巴以和解的可能性
C.放弃暴力斗争,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D.对西方大国存在严重依赖
9.埃及总统萨达特曾说:“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他所说的“……1967年失败”指的是(  )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战争
C.十月战争
D.六日战争
10.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11.从1947年到1971年,引发右图地区发生了三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②边界的划分和领土的归属问题 ③复杂的地形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13.2012年2月4日,伊朗空军在首都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举行仪式,纪念前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流亡归来33周年。伊朗军队在八年的两伊战争中没有经历的是(  )
A.进行“袭船战”
B.进行“袭城战”
C.使用化学武器
D.由“特种战”升级“局部战”
1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记载:“除科威特人以外,其他穆斯林对这场战争并无热情……莫尼斯曾问道:‘对阿拉伯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场战争的结局更坏的吗?用全部技术武装起来的整个西方向我们扔炸弹。这是极端的恐怖。’”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巴勒斯坦战争
B.六日战争
C.海湾战争
D.科索沃战争
15.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的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两伊战争
D.海湾战争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三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的主要内容:美国和其他国家尊重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承认的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按规定时间撤出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军事顾问、军事人员……越南的统一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法逐步实现。
上述三个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何相似之处?执行的结果如何?(1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7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 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 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3分)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2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3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
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
——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
解读美国“倒萨”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4分)
(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