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十单元课题2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十单元课题2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10 21: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中和反应
导学目标:
1.理解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2.准确把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
3.运用中和反应解释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问题。
自主预习
1.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和??????,此类反应称为???????????。
2.盐是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3.往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逐渐变为????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尝试挑战】
4.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CaO+H2O=Ca(OH)2
C.2NaOH+H2SO4=Na2SO4+H2O
D.BaCl2+H2SO4=BaSO4↓+2HCl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中和反应
探究指导: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表达式:酸+碱→盐+水
2.中和反应的实验: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
(2)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例题1: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思路分析: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逐渐变为无色,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C
方法指导:
(1)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现象发生;
(3)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4)加入稀盐酸,当溶液变为无色时,不一定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盐酸已经过量。
【跟踪训练】
1.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呈中性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2.如下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
?
?。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探究二???盐
探究指导:
1.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
2.分类:(1)根据阳离子命名:如钠盐(NaCl、Na2SO4、NaNO3等)、钙盐(CaCO3、CaCl2、CaSO4等);(2)根据阴离子命名:如硫酸盐(Na2SO4、MgSO4、CuSO4等)、硝酸盐(KNO3、Al(NO3)3等)
例题2: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
顺序排列的是(????)
A.HClO?
?
HCl?
?
Mg(OH)2?
?
MgCl2???????????????
B.CO2?
?
H2CO3?
?
CaCO3?
?
Ca(HCO3)2
C.H2O?
?
HNO3?
?
NH3·H2O?
?
NH4NO3?????????????
D.SO3?
?
NaHSO4?
?
NaOH?
?
Na2SO4
思路分析:A中的物质依次属于:酸、酸、碱、盐;B中的物质依次属于:氧化物、酸、盐、盐;C中的物质依次属于:氧化物、酸、碱、盐;D中的物质依次属于:氧化物、盐、碱、盐。
答案:C
方法指导:
酸、碱、盐类物质的比较:
名称
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
特点
举例

H+和酸根离子
阳离子全部是H+
HCl、H2SO4、HNO3

金属离子和OH-
阴离子全部是OH-
NaOH、KOH、Ca(OH)2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除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外,可能还含有其他离子
NaCl、K2SO4、NaHSO4
【跟踪训练】
3.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列间的点。
图10-2-1-3
探究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探究指导:
1.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2.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3.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例题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C.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D.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减轻痛痒
思路分析:B中用盐酸进行金属表面除锈,利用了金属氧化物跟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B
【跟踪训练】
4.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消除。
①稀盐酸?
?②食醋?
?③肥皂水?
?④食盐水
当堂达标
5.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6.下列物质中能跟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氧化铜
B.氢氧化钠
C.锌
D.碳酸钠溶液
7.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H2、O2、N2
B.HCl、H2SO4、NaHSO4
C.NaOH、KOH、NH3·H2O
D.NaCl、NaHCO3、NH4Cl
8.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
课后提高
1.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1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酸?
?B.碱?
?C.盐?
?D.单质
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
H2O
A.CaO?
?B.CO2?
?C.NaOH?
?D.H2SO4
3.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5.向50.0g
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
(1)求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求反应后生成硫酸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