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 )
A. mv02-μmg(s+x) B. mv02-μmgx
C. μmgs D. μmg(s+x)
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 6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0=2 m/s 从P点水平抛出,从粗糙圆弧ABC的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动能损失)且恰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C,已知圆弧的圆心为O,半径R=0. 3 m,θ=60°,g=10 m/s2。求:
(1)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vA的大小;
(2)P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
(3)小球从圆弧A点运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3. 某游乐场的滑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ABCD轨道,AB为长L=6 m、倾角α=37°的斜轨道,BC为水平轨道,CD为半径R=15 m、圆心角β=37°的圆弧轨道,轨道AB段粗糙,其余各段均光滑。一小孩(可视为质点)从A点以初速度v0=2m/s下滑,沿轨道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已知该小孩的质量m=30 kg,取sin 37°=0. 6,cos 37°=0. 8,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该小孩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C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该小孩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
(3)该小孩在轨道AB上运动的总路程s。
4. 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 m,BC长1 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A点以4 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 3 m的D点速度为0。求:(g取10 m/s2)
(1)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多少米)。
5. 如图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1. 5 m,一个质量为m=0. 5 kg的木块在F=1. 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取g=10 m/s2。求:
(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弧形槽);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W-μmg(s+x)=0-mv02,W=mv02-μmg(s+x)。
2. 答案:(1)4 m/s (2)0. 6 m (3)1. 2 J
解析:(1)在A点由速度的合成得vA=,
代入数据解得vA=4 m/s
(2)从P点到A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分速度vy=v0tan θ
由运动学规律有vy2=2gH
解得H=0. 6 m
(3)恰好过C点满足mg=
由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
-mgR(1+cos θ)-W=mvC2-mvA2
代入数据解得W=1. 2 J。
3. 答案:(1)420 N,方向向下 (2)0. 25 (3)21 m
解析:(1)由C到D速度减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Rcos 37°)=0-mvC2,vC=2 m/s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FN=42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420 N,方向向下
(2)小孩从A运动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α-μmgLcos α-mgR(1-cos β)=0-mv02
可得:μ=0. 25
(3)在AB斜轨上,μmgcos α 由动能定理:mgLsin α-μmgscos α=0-mv02
解得s=21 m。
4. 答案:(1)0. 5 (2)13. 3 m/s (3)距B点0. 4 m
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
-mg(h-H)-μmgsBC=0-mv12,
解得μ=0. 5。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4sBC=mv22-mv12,
解得v2=4 m/s≈13. 3 m/s。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mv12,
解得s=21. 6 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 6 m,故最后停止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2 m-1. 6 m=0. 4 m。
5. 答案:(1)0. 15 m (2)0. 75 m
解析:(1)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沿弧形槽上升到最大高度处,由动能定理得:
FL-FfL-mgh=0
其中Ff=μFN=μmg=0. 2×0. 5×10 N=1. 0 N
所以h=
=m=0. 15 m
(2)设木块离开B点后沿桌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mgh-Ffx=0
所以:x== m=0. 75 m
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问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
B. 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 在1 s~2 s内,合外力不做功
D. 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2. 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x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 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 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D.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3. 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 )
A. 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 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
C. 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 15 s~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4. 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 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 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位移大
D. 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5.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的A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OA长为4 m。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图中未画出),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5,g取10 m/s2,试求:
(1)滑块运动到A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的长度是多少?
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问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由v-t图像知0~1 s内,v增加,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正功,A对。1 s~2 s内v减小,动能减小,合外力做负功,B、C、D错。
2. 【答案】B
【解析】在刹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μmgx=0-mv2,得x==,可知甲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小(题图线1),乙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大(题图线2),刹车时的加速度a=μg,乙车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B正确。
3. 【答案】ABD
【解析】在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因此只要求得位移的大小,利用公式=,即可解得平均速度,故A对。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公式a=得:前10 s内加速度a=m/s2=2 m/s2,故B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因不知牵引力F,故无法求得阻力Ff,C错。由动能定理可求得15 s~25 s内合外力所做的功,即W=mv′2-mv2=×1 500×(302-202) J=3. 75×105J,故D对。
4. 【答案】BCD
【解析】由v-t图像的意义可知,t时刻A、B两质点速度相同,B项正确。再结合动能定理可知D项正确。v-t图像中,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由题图知0~t时间内质点B比A位移大,C项正确。由于两质点的初始位置不确定,故不能确定t时刻两质点是否在同一位置,A项错误。
5. 【答案】(1)5m/s (2)5 m
【解析】(1)由题图乙知,在前2 m内,F1=2mg,做正功,在第3 m内,F2=-0. 5mg,做负功,在第4 m内,F3=0,滑动摩擦力Ff=-μmg=-0. 25mg,始终做负功,对于滑块在OA上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1x1+F2x2+Ffx=mvA2-0
即2mg×2-0. 5mg×1-0. 25mg×4=mvA2
解得vA=5m/s
(2)对于滑块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 30°=0-mvA2
解得:L=5 m
所以滑块冲上AB的长度L=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