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作家作品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和文学著作。
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文章精析
迎战
备战
胜战
评战
请见
论战
参战
释疑
文章精析(第一段)
战
前
准
备
开篇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以及鲁国决定应战。
请见的原因
三问三答
——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政治远见
爱国热忱
文章精析(第二段)
长勺之战的经过
鲁庄公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鄙
曹刿
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远谋
比照、映衬
军事才能
文章精析(第三段)
取
胜
之
道
强调蓄养土气的重要性
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
谋略过人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
②以:
何以战
必以信
必以分人
原因,缘故
所以
凭、靠
按照
把
一词多义
③之: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故克之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代词,代这件事
代词,代指曹刿
代词,代指齐军
结构助词,的
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一词多义
④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必以情
可以一战
介词,凭、靠,凭借
介词,把、拿
介词,用
介词,根据
介词,凭借
一词多义
⑥乃:
乃入见
此乃勇
士头也
三年乃成
副词,于是,就
动词,就是
副词,才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古今异义
③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
古义:诚心
今义:感情
古今异义
⑤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⑥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⑦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古今异义
⑧忠之属也
古义:竭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⑨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
成语积累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形容军队
溃败逃窜。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中考链接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
击鼓进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中考链接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大之狱(案件)?????
???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C
中考链接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
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
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A
翻译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问题探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鲁国进行的是反掠夺的正义战争。
2.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3.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模拟仿真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模拟仿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模拟仿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
?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成
???
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
???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
?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模拟仿真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
翻译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请简析文章运用比照、映衬手法的作用。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突出的表现。
谢
谢
既然选择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