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09 17: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解读】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核心内容。需要运用相关的资料从时空角度描述15~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以及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特点,在对资料分析和解读过程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01 什么是人口迁移
0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03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目录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情景导入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什么是人口迁移
01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 :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由于不涉及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国内人口迁移:
A1→B1 C1→A2
■国际人口迁移:
C1→D
■不属于迁移的:
A1→A2,C1→C2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净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人口机械增长率=100%×(年内迁入人口—年内迁出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净迁入区。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净迁出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们处在一个人口迁移日益频繁的时代。一国之内、跨越国界甚至大洲之间的人口移动,每天都在发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身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 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你从下列说法中选择一条或两条,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02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推拉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移动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思考】你还能列出更多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①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案例】爱尔兰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移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几年中,爱尔兰九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规模的移民潮。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②人文因素
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往往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政治 军事 文化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例如,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阶段
流向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城市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东北→南部、西部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0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洲、大洋洲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欧洲净迁出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净迁入区→净迁出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北非成为净迁入区。
■近年来,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二战后欧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小结: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以后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19世纪以前
原因
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
特点
时期
意义
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人
种空间分布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
非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经济发展快;石油输出国招募大量外籍劳工
调整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大洲
19世纪前
二战后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拉丁美洲
迁出
迁入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出
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国内人口迁移


垦荒
自然灾害
战乱
引发迁移潮
民工进城务工,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中国工业化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原因是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大批迁移,方向是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建国后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方向是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改革开放后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20世纪
80代中期
以来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内地—沿海及工矿区
农村——城市
山区——平原
贫困区——发达区
小结: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内容回顾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堂练习
1.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去美国留学 D.某人侨迁新居
2.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C
B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的地区是( )
A.南美洲、南极洲 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大洋洲 D.亚洲、南美洲
4、造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性 B. 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性
C.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D. 世界 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的结果
5、有关国际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B. 对于迁入国增加了人口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发展中国家应大力提倡人口外迁
D. 迁入国往往造成人才外流
C
A
C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回答6~7题。
6.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  )
A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 B.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C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7.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②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④户 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6.C 7.D 第6题,四川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C项正确;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社会保障制度无关,A、B错;四川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高,自然增长率高也不能说明留守儿童数量就多,D错。第7题,近年来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从而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
C
D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