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测试(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9 23: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班级: 姓名: 成绩: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遵循“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加强交往,推动直接“三通”
3.“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5.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6.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九二共识”后
7.《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个代表”
D.政治协商制度
8.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保持长期和平发展
9.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0.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1.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3.2019年5月5日,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4.下图反映的是2019年1月2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
A.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D.表明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15.如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大陆外馆近期救助台胞案例( )
时间 事故 大陆大使馆做法
2018年9月 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关西机场
2018年8月 一名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2017年9月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2017年1月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派员探望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16.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后来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7.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18.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9.1964年一个台湾士兵想逃回大陆,被抓,定了死罪。临刑前,法官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这反映了( )
A.台湾民众心系大陆渴望统一
B.两岸民间交流局面开始形成
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全面实现
20.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一湾浅浅的海峡仿佛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如今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每年有90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年贸易额约1900亿美元。这表明( )
A.两岸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台湾回归
D.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21.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统一、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是历史大势所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请指出这一基本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2)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在捍卫祖国统一方面,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你能做些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4)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
试卷第1 11页,总3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