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
课前(自觉学习)
读亮心灵
赠从弟① 刘桢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 --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có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刷新知识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缯( ) 紫绡( ) 醴酪( ) 蒂部( ) 渣滓( ) 贮藏( )
浸渍( )
自我校对:zēng xiāo lǐ lào dì zǐ zhù zì
2.多音字。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龟裂( ) 龟甲( ) (2) 地壳( ) 荔枝壳( )(3) 枕藉( ) 狼藉( )
自我校对:(1)jūn guī (2) qiào ké (3) jiè jí
3.字形。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字组词。
萌 祸根胎 藏 立 宫 词的上 因地 宜 员辽阔
自我校对:蘖 孽 贮 伫 阙 阕 制 幅
4..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幅员:
(2)劳民伤财:
(3)不了了之:
(4)逼真:
(5)绚丽:
(6)渣滓:
(7)兼程:
(8)造化
自我校对:(1)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2)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3)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4)逼真:①极象真的;②真切。
(5)绚丽: 灿烂美丽。
(6)渣滓: 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7)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8)造化: ①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②福气、运气。
5.近义词辨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通常 经常
①市场营销经理 会不由自主地把机会与优势、劣势与威胁的顺序搞混。
②实际上,脑瘤可能会导致头痛,但 这并不意味着头痛会导致脑瘤。
自我校对:经常/通常
(2)纵然 固然
①美国军力现在 冠绝全球,但若置之于人类历史长河,只是阶段性角色。
②天 大,但不及父子情的博大,海 深,但不及父子情深。
自我校对:固然/纵然/固然
(3)因子 因素
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都是多 形成的,像炒菜一样,需要保质保量备齐各种材料、调料、火候与器具等 ,否则就不能把菜做好。
自我校对:因子/因素
(4)传诵 传颂
有些句子,是因写得漂亮而千古 ,比如“南园花树春日暖”,还有一些,辞藻原本就算不上华丽,也无所谓行文技巧, 只因一句指入人心。
自我校对:传颂/传诵
(5)通行 流行
秦统一六国之后法定的字体是小篆,汉代 的字体是隶书。楷书从魏晋时候开始 ,他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挑、折、钩八种。
自我校对:通行/流行
6.文学常识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主要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作品集《生物学碎锦》。
二、预习思考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简要概括文章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
【明确】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
—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0段)
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说明对象。
第二层(第2至5段)主要写荔枝鲜果的外部形态(壳面、壳色、果形、大小)。
第三层(第6至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的内部构造(膜、肉、核)及花。
第二部分(第11至14段)
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可分两层:
第一层(11、12段)先写产地分布、生产地域,后写古代专著、栽培历史。说明荔枝是我
国的特产,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
第二层(13、14段)先写荔枝生长习性,难于北移,后写发展生产、产销前景。说明为造福人民,要发扬传统,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课堂 自主学习
自主地带
1.“南州六月荔枝丹” 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本文用来做文章题目。用这句诗做题目和用“荔枝”做题目相比有什么好处?
【明确】南州,是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荔枝的成熟期,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荔枝丹,荔枝的颜色。短短的七个字言简、意赅而形象地交待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2. 第一段在全文当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白居易的诗文,连用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肉膜质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香甜,引用来对荔枝形态做总的说明,起总领全文作用.文字优美简练,富有诗情画意。
3. 荔枝的颜色有哪些?针对单个荔枝和成片的荔枝作者引用哪些词语或者诗句分别作了比喻?
【明确】荔枝的颜色:深红色或紫色,也有淡红色、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对荔枝的比喻:单个荔枝, “绛囊”“红星” “珊瑚珠”;成片的荔枝,“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4. 文章介绍荔枝大小时,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方法:列数字(数字说明)
作用:使说明事实更确凿,更具有说服力
5.从植物学的观点看,荔枝的果肉是由什么发育而成?鲜荔枝肉“莹白如冰雪”,但一旦晒干后,果肉又会变成什么颜色?
【明确】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称假种皮。 变成红褐色。
6.为了说明荔枝的果肉不耐贮藏,文章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杜牧这首诗真正的
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揭露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7.文章举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实例,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荔枝的原产地在中国。
8.作者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特产,我们应该本着什么原则来发展本
地区的特产呢?
【明确】因地制宜
9. 文章谈到荔枝的生产时,引用了苏轼《惠州一绝》的诗句,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
问题?
【明确】说明古代荔枝十分名贵,古代的荔枝生产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10.本文依照什么顺序对荔枝进行说明的?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动感探究
1.白居易《荔枝图序》全文是这样的: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思考:白居易写荔枝,从树形、树叶到花、壳、实、味等等,写得比较全面,而课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第一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明确】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第一段里所引4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重点。这一段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开了路。这篇说明文的开头不是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而是写得比较生动,这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特点。
2.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
【明确】不行。“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
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
3.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等句子运用了数字说明法,其作用是准确、客观、具体。
在说明什么是“龟裂片”“合线缝”“假种皮”等时,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准确、科学。
引用了一些古籍、史料、谚语,白居易、徐渤、杜牧、苏轼等人的诗文是运用了引用说明法,其作用是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荔枝壳表面……好像龟甲”“……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壳如红缯……甘酸如醴酪”“飞焰”“红云”“荷瓣”“桃花”等句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使人易于理解
生动,有文学情趣。
4.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说明上的作用:
①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②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③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④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⑤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明确】加点的词都是些限制词。这些词语的使用,使语言简洁、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特征。
感悟收获
概括整合
科学小品是科学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就是科学小品。除了注意介绍知识的科学性外,还使用了不少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了文章的文艺性和形象性。尤其是有二十多处引用了古代诗文,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本身就十分吸引人。前半篇以白居易《荔枝图序》为线索,对荔枝果实逐层说明。其间又引“飞焰欲横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邓肃《看荔枝》)等诗句描写荔枝的颜色;引“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bo《咏荔枝膜》)诗句表现荔枝的膜,更加收到良好的效果。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一方面印证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同时揭露封建帝王、王妃的奢侈生活,增强了思想性。引用的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增强了阅读兴趣,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高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文艺性、语言的准确性,这四者完美的统一,是这篇科学小品的鲜明特点。高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作者能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纠正前说的谬误,还事物以真实面目。引用史实都有科学依据,对无法证实的问题,则不妄加结论。鲜明的思想性则表现在倡导科学求索精神。展望荔枝生产的前景,指出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性。本文在平实的说明中穿插许多生动的描写,在精确的介绍中又大量引用古诗,相互融合,诗意盎然,情趣充溢。而精确无误的语言又表达了作者严密的思想,这一切把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本文鲜明的艺术特色。
课后 自在学习
梯度练习
夯实基础
1.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 lào B.背负bèi 树冠 ɡuān 萌蘖 niè
C.龟裂guī 宋徽宗hui 贮藏 zhù D.谚语yàn 紫绡 qiāo 果梗 ɡěnɡ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A
【解析】B项“背”读bēi, C项 “龟”读jūn ,D项“绡”读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项系与形近字而误。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A.醴酪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C
【解析】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项“侯”应为“候”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D
【解析】“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复返或不知去向的人或东西。“蹉跎岁月”指指白白过去的时间。“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4.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是夸张的说法。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D
【解析】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5. 把课文改写成一篇语言平实的说明文,要求条理清楚(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文的顺序),通俗易懂。
提升能力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6.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荔枝的外形和大小(重量)。
7.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由一般到特殊(逻辑);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侧(空间)的顺序。
8.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超越一号
“超越一号”是我国正在开发研究的一辆“喝”氢气的汽车,它由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研制。别看它其貌不扬,与一辆普通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没有什么两样,但它的“心脏”却与众不同:不是普通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而是搏动着一颗“燃料电池心脏”。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颖的无污染的发电装置,它有许多种类。“超越一号”上用的是一种氢氧燃料电池。我们知道,在水中放入正负两个电极,通电后,在正负电极上会产生氢气和氧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水的电解”。氢氧燃料电池就是它的一个“逆”装置,氢和氧通过它产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非常高,可以达到60%—80%。
那么,我们来见识一下“超越一号”中的这颗“燃料电池心脏”。在“超越一号”的行李厢里,有一套由氢气瓶、控制器和冷却水箱等组成的装置。躺在“行李厢”最里面的氢气瓶,就是它的“油箱”。在它的后排座位底下就是燃料电池的反应器,氢气沿着管道从氢气瓶里“钻”进反应器,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亲密接触”变成水,同时释放出电能,代替轿车上的电动机使用。让轿车飞快地跑起来。由于氢气的性格非常活跃,为了防止它偷偷从瓶子里跑出来,氢气瓶采用了铝板—碳纤维结构:在铝合金的内胆外面缠上一层碳纤维,然后刷上特殊的胶体,再缠上一层碳纤维,这样再调皮的氢分子也逃不出来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在后厢里还是安装了监测器。一旦厢里的氢气浓度升高,它就会及时报警。
控制器长得有点像老式热水汀的小匣子,它控制氢气和氧气的供应量,并且“指挥”冷却水箱保持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超越一号”不仅装有燃料电池,还带有蓄电池,当燃料电池发出的电能供电动机使用还有多余时,能将多余的电能送至蓄电池储存起来,所以称它为混合动力。这里所说的“混合”不是人们所熟悉的燃料电池和内燃机的混合。
“超越一号”使用的是40千瓦的燃料电池,l小时需要近30立方米氢气,可以跑上100千米,燃料费用大约3元左右。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10千米,可连续行驶210千米。它的最大优点是没有废气,因为氢和氧化合后生成的是水。
9.下面关于“超越一号”中“燃料电池心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颖的无污染的发电装置,为“超越一号”提供动力。
B.它位于汽车的行李厢中,包括氢气瓶、反应器、控制器、冷却水箱、监测器等装置。
C.它的能量转换率非常高,氢和氧通过它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当它发出的电能供电动机使用还有多余时,能将多余的电能送至蓄电池储存起来。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B
【解析】“监测器”不属于氢氧燃料电池的组成部分。
10.下面对于文中部分加引号的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氢与氧结合而生成水,说“超越一号”“喝”氢气,实际上是说它“喝”的是水。
B.氢气对于“超越一号”的作用相当于普通汽车的油料,所以将氢气瓶比喻为“油箱”。
c.“亲密接触”是个时尚词,在文中是指氢气与氧气在反应器中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D.“指挥”一词形象地说明了控制器的一项功能:使冷却水箱保持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A
【解析】文中的“喝”是‘消耗’的形象化说法。
11.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碳纤维是一种高致密性材料,可以防止性质活跃的氢气分子从氢气瓶中逸出。
B.混合动力指的是机动车上配有两种以上的动力装置,如燃料电池和内燃机。
C.“超越一号”问世后,将会成为耗能最低、时速最快、没有污染的新一代汽车。
D.我国对“超越一号”的开发研究,符合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C
【解析】两个“最”的说法缺少依据。
拓展创新
12.(据新华社电讯)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 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付30个字。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参考示例: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禁止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包括态度、理由两个方面)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九月二十五日二十一时十分,“神七”带着我国人民的期望——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冉冉升上太空,翱翔宇宙。变速变轨成圆圈绕地球行驶三圈上,我们的航天员翟志刚,穿上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服,打开舱门,在两位航天员的帮助下缓缓出舱,遨游太空,并手摇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及世界人民招手问好,顺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行走太空的任务。
假设你作为全国高中生的代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在中心的留言簿上写下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要求留言使用1—2种修辞格,不得超过50字。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示例一:看“神七”上天,如饮醇酒,激情满怀;
睹太空漫步,如赏美景,兴奋异常;闻天地通话,如听仙乐,意兴遄飞。
示例二:神七真神奇,太空显身躯;宇宙有中国,漫步展英姿。
示例三:太空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示例四:神七创神话,华夏谱华章。
14. 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人在文字里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
① 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
② 一个个字像火车窗外的风景
③ 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
④ 也有淅沥如雨的哀
⑤ 有随风而逝的怒
答案(教师用书专有):②①③⑤④
阅读积累
一、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
苏轼被贬岭南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传诵。
角度点拨:乐观豁达方能超然。
2.名言警句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
圾。 ——惠特曼
3. 素材热点
绿色奥运
1993年,国际奥委会在建立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时候,就定下了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原则。当时为了保留一颗老橡树,设计者们多次修改工方案,最终使得这颗老橡树得以保存。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也促使绿色奥运理念被正式提了出来。
奥运会为一棵老橡树让步,以行动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尊重。
角度点拨:保护环境,绿色奥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行动见证、文明
美文选粹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树千尺的高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顽强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杂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私底下嘲笑着百合。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野草和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没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亮点赏评】一棵生长在断崖上的百合花,从萌芽伊始,用信念支撑生命,用理想抵御鄙夷,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画面。而文章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层层向我们阐释生命的真谛:默默地成长中,要用怒放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参考答案(学生用书专有)
课后自在学习:
1、A 2.C 3.D 4.D 5. 荔枝是我国中药的蜜源植物。花期在二到四月,成熟期以七月为盛。荔枝的形状多变,直径约三四厘米,重量在十到二十克左右,不耐贮藏,属亚热带果树,北限低。荔枝壳表面有一层龟裂片,上有片峰,呈深红徽紫色。内有白色薄膜,肉呈白色半透明。味甜宜生食,种子长圆形,面光棕褐色。6..荔枝的外形和大小(重量)。7.由一般到特殊(逻辑);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侧(空间)的顺序。8.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9. B 10.A 11.C 12. 参考示例: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禁止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包括态度、理由两个方面) 13. 示例一:看“神七”上天,如饮醇酒,激情满怀;睹太空漫步,如赏美景,兴奋异常;闻天地通话,如听仙乐,意兴遄飞。示例二:神七真神奇,太空显身躯;宇宙有中国,漫步展英姿。示例三:太空一小步,中国一大步。示例四:神七创神话,华夏谱华章。14. ②①③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