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8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8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9 20: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高二年级
历史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原因及功能。
了解古代世界各地民居的差异,理解其多元性特征是社会生活各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津老城地图
【资料】
天津老城厢街景
【资料】
一、村落的产生
1.
古代村落产生的原因
【资料】
旧石器
新石器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采集业
狩猎业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为人类的定居生活提供条件
【资料】




思考:古代村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孟子?滕文公下》
思考:古代村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古代村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人类需要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思考:古代村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人类需要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2.
古代村落的功能
中华始祖聚落——兴隆洼遗址
【资料】
耶莫遗址
耶莫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前5800年,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底格里斯河附近。目前发现
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遗址中发现大量石制、骨制工具,装饰品和塑像。
【资料】
原始农耕分布图
【资料】
西安半坡博物馆
【资料】
选址背山面水
功能分区布局
具有一定规模
具备防御措施
【资料】
半坡原始村落示意图
思考:古代村落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古代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集镇的出现
1.
古代集镇的出现
材料三
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系辞》
思考: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进行商品交换推动集镇雏形的出现。
材料四
古代在边要形胜之地和周郡治所驻兵戍守称“镇”的地方,同后来发展成为工商业辐辏之地的“集镇”
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在华北,驻兵戍守性质的“镇”历史久远。其起始年代,不会迟于唐代。……事实上,直到清中叶为止,在华北境内,凡称“镇”者,绝大部分仍以关津要道和军屯戍守之地受到瞩目,其经济意义则大都微不足道。
——摘编自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
思考:材料四表明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材料四表明集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思考:集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进行商品交换推动集镇雏形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
古代集镇的发展
材料五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思考:明清以后,集镇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思考:明清以后,集镇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集镇的商业功能日益增强,军事功能逐渐减弱。
材料六
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卷八《陶说杂编上》
思考:根据材料六说明集镇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思考:根据材料六说明集镇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思考:集镇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集镇的商业功能日益增强,军事功能逐渐减弱。
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三、城市的产生
1.
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与功能
【资料】
石家河城遗址
20世纪50—90年代,在长江中游发掘了位于湖北天门山的石家河城遗址群。石家河城宏伟高大,城内高地有多处不同功能的建筑遗址,在城外发现了密集分布的50余处村落文化遗址。
【资料】
夏墟二里头遗址复原想象图
【资料】
郑州商城遗址
【资料】
殷墟遗址
殷墟遗址复原想象图
材料七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思考:材料七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思考:材料七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提示:材料体现了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
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形成规定。
材料八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思考:材料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材料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是为修建都城而筑城
二是为争夺战略要地而筑城
三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筑城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与政治目的相关。
材料九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围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思考:材料九体现隋唐时期的城市有何功能及特点?
思考:材料九体现隋唐时期的城市有何功能及特点?
提示:功能:具有政治、经济功能
特点: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空间的限制
【资料】
宋朝开封城
城市布局——市坊打破
城市生活——娱乐生活
城市居民——市民阶层
城市功能
材料十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
思考:材料十一体现明清城市发展有何变化?
思考:材料十体现明清城市发展有何变化?
提示:明清时期,城市中出现了分工细化的
手工业作坊,商品经济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
西方古代城市的出现与功能
【资料】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平面图
这幅刻在泥版上的城市平面图,大约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布局。在这幅地图的残片上,绘有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
【资料】
古代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资料】
古罗马广场
古罗马地下排水道
材料十一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
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思考:从材料看西方中世纪城市有何新发展?
思考:从材料看西方中世纪城市有何新发展?
提示:城市中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如
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手工业生产专业化、从事
国际贸易等。
城市中出现了大学,推动了西方教育的发展。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
中国古代民居的发展演变
【资料】
南北建筑起源过程
材料十二
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王溥《唐会要?舆服上》
思考:从材料十二看中国古代民居有何特点?
思考:从材料十二看中国古代民居有何特点?
提示:自先秦以来,民居的设计和建造要遵循
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资料】


【资料】




【资料】
湖南湘西吊脚楼
2.
西方古代民居的发展演变
【资料】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资料】
古埃及民居平面示意图
【资料】
古罗马住宅复原图
古罗马拱券结构
【资料】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资料】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综上所述,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课堂小结
居住环境
民居样式
村落
集镇
城市
居住功能为主
商业功能为主
兼具政治、经济、
文化等不同功能
中国
西方
建筑理念:遵循礼仪、顺应自然
建筑样式:窑洞、土楼、吊脚楼
样式:庭院、高层住宅、帐篷等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课堂反馈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课堂反馈
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课堂反馈
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课堂反馈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
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
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
课堂反馈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
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
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
课堂反馈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可见巢居与穴居也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北方之间有巢居和穴居之分
B.巢居、穴居之分受气候影响
C.巢居可避暑,穴居可避寒
D.地势低洼处营巢而地势高亢干燥处挖穴
课堂反馈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可见巢居与穴居也并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北方之间有巢居和穴居之分
B.巢居、穴居之分受气候影响
C.巢居可避暑,穴居可避寒
D.地势低洼处营巢而地势高亢干燥处挖穴
课堂反馈
“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课堂反馈
“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课后作业
【资料】
中国民居邮票
1986年4月—1991年4月,我国先后发行了21枚“民居”系列普通邮票,展示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请你选择其中一枚邮票,说说该邮票中所绘的民居具有哪些特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