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确定位置的四要素准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
师生问好!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一年级我们学习了用前后左右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师:(站在两名同学中间)我在你的?
生1:左边;生2:右边
师:以后我们是人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等等,你能指出教室的正北在哪么?
学生用手指方向。
师:我们又长大了到了五年级了,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学习
1、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爱看电视么?要多看新闻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识。
岀示视频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为那18位处在危险的人担心。我们应该赶快去救他们。
2、感受东北方向
师:我们的救助船在这,课件出示:“救助船”。我们在图上确定位置是按照?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好,给你方向:“岀示4个方向”。通过海上搜救中心的搜索,发现什么呢?读!
生:事发地在救助船的东北方向。
师: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找到了事发地在救助船的东北方向,那么你能不能指一指东北方向在哪?
生:学生上台指东北方向,“这一片。”
师:这一片,说的多好,我们就展示“这一片”。
师:现在我们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么?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那一片很大,不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
师:看来我们是白高兴了,确定了事发地在救助船的东北方向,但是还是找不到事发地的具体位置。
3、自主探究
师:经过海上搜救中心的不断努力,终于发现了事发地在这,我们现在高兴了吧?现在我们能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了么?看来有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这里老师再给出比例尺,请拿出你的研究单和测量工具,算一算,量一量。开始!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
4、研究只有距离的情况
师:老师搜集了几位同学的研究单,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这么研究的。
生:这里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是5千米。我量的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所以我用4乘50是200千米。
师:谁还能到这个数据了?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多少?
生:200千米。
师:现在你能描述一下事发地的位置了么?
生:事发地在救助船的200千米处。
师:我们就知道这一个条件能准确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么?
生:不能。
师:这个事发地可能在哪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在以事发地为中心,半径为200千米的弧上。
师:你发现了么?如果这里把东北方向去掉,事发地可能在呢?
生1:在任何一个距离事发地200千米处。
生2:在以事发地为圆心,半径为200千米的圆周上。
师:(课件出示)(评)你的回答圆满成功。
5、研究只有角度的情况
(1)分析出现的2个角的情况
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研究单。你说说你怎么测量的?
生:中心点和救助船重合,0刻度线和东面的这条线重合,事发地在东北方向60度。还在这面的30度。
师:30怎么来的?
生:这里是直角,用90度减去60度就等于30度。
师:量出这两个度数其中一个的请举手。我们是不是又值得高兴了,我们有找到一个什么?
生:数据。
师:有几个角度呢?
生:两个。
师:一个是30度,一个是60度。为什么会有两个角度呢?
生:这条线把东北方向分开了,所以出现了2个角度。
师:这两个角度该怎么表示呢?
师:(教师引导学生说)如果以正北为基准,就是向东偏了30度。如果以正东为基准,就是向北偏了60度。
师:那么这两个角度该选择哪个呢?请听!
课件播放:这种表示方向的说法最早运用在航海中,而航海指示方向用的是指南针,指南针一头指着南,一头指着北,所以我们为了看方向,一般以南北为基准。
师:一般以?
生:南北为基准。
师:所以去掉哪一个?
生:60度。
(2)知道四个方位词并用肢体感知
师:其实呀这一块在数学上有个专用名词叫:北偏东,请举起你的左手,以正北为基准,北偏东。
生:(手势比划)以正北为基准,北偏东。以正北为基准,北偏西。
师:下面这两块,要以谁为基准?
生:南。(手势比划)以正北南为基准,北偏东。以正南为基准,北偏西。
师:那么现在你能描述一下这个角度么?说一说。
生:事发地在救助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
师:就这一个角度能发现事发地的位置么?
生:不能。
(3)只有角度的情况研究
师:事发地在救助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事发地可能在哪?请拿出你的讨论单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事发地在一条射线上。
师(评):他的回答真是一针见血。
6、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出示圆、射线和他们的交点。你现在能准确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了么?
生1:事发地在救助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距离救助船200千米。
生2:事发地在北偏东30度方向200千米处。
师:少东西么?谁再来说一次?
生:事发地在救助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事发地距离救助船200千米。
师岀示标准答案学生齐读:事发地在救助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200千米处。
师:看这位同学集合了前两位同学的智慧,即量了角度又量了距离。
师:正因为我们准确的描述出了事发地的位置,我们的救助船安全的救出了18名被困人员。现在怎么样?
生:高兴。
师:那应该做什么?
生: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师:(评)即为救助队员鼓掌,因为他们救了人,也为你们鼓掌,因为你们救了人。
师:在这次救援活动中,有一艘轮船也参与了救援,你能说出他的位置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轮船在救助船的北偏西55度方向300千米处。
师(评):你们的回答准确无误。
三、回顾总结
1、确定物体位置的4要素
教师出示两个答案在黑板上。
师: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要几个要素?
生:参照物,方向,距离。(板书)
师:这里的参照物我们也可以说是观测点,谁还有补充?
生:角度。(板书)
师小结:我们在确定位置是,首先确定观测点,确定物体的方向以后再填上角度,再加上距离就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面、线、点准确确定物体位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出示),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1:这三步连起来就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
生2:第一步确定一个区域,有角度就有一条射线,用比例尺确定了距离后就能确定那个点。
师引导并板书:面、线、点。
师小结:我们这里就用了从面到线再到点精确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师:你们去过晋祠公园么?(课件出示晋祠公园景点)岀示练习1,4人小组合作,没人做一个。
学生汇报
(1)生:难老泉在三圣祠的(正西)方向(150)米处。
师:用今天的知识你会描述这个位置么?
生1:难老泉在三圣祠的(北偏东90度)方向(150)米处。
生2:难老泉在三圣祠的(南偏东90度)方向(150)米处。
师:选择那种方式好?
生:难老泉在三圣祠的(正西)方向(150)米处。
(2)生:景清门在三圣祠的(北偏东75度)方向(250)米处。
(3)生:假山在三圣祠的(南偏东40度)方向(150)米处。
(4)生:王琼祠在三圣祠的(南偏西30度)方向(100)米处。
师:为什么不用图上给的60度?
生:因为要以南为基准。
2、岀示练习2
师:你能找到是几号么?
生:3号。
师:岀示验证后出示快速抢答,你能找到是几号么?
生:1号。
师:请读题。现在选几号?你知道为什么第一次选错了了么?
生1:3号。
生2:没有注意观测点变了。
五、拓展延伸
师:事发地的位置我们能描述了,除来这种方法,我们还能怎么描述?请观察。
生:数对。
师总结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平面上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描述空间物体的位置呢,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试一试。
六、谈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