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9 21: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1页。 授课者:谢冬贞
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各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重点:探究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灵活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检测
内容与过程
时间
关键项、方法、策略
反思与评价
前测:
1.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一、复习导入:(前测)。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7和7:6 :和7:5
小结: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出示一个比例,问:比例中的四个数,如果叫你取名,你取什么名?
(2)我们的数学家给这四个数取什么名字呢?
自学教材第41页内容。
(3)把你刚才学到的名称跟同桌说说。
(4)你明白比例中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称的给老师做个手势。
(5)练习:(中测)
① :=12:9中,( )和( )是外项,( )和( )是内项。
②在比例=中,( )和( )是外项,( )和( )是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 12:( )=( ):2
把这道比例补充完整。
(2)学生汇报。
(3)观察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有什么关系?
(4)质疑:是不是在所有的比例里都有这个规律?
学生举例验证
(5)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6)课件出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这是一个分数形式的比例,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刚好形成交叉相对关系,所以还可以这么说交叉相乘积相等。
(7)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8)小结:我们学习了这个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3.练习:(中测)课本第41页“做一做”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4 (2) 0.2:2.5和4:50
(3):和: (4)1.2:和:5
三、巩固练习(后测)
小精灵根据24×3=8×9,写出了比例吗,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的?请你也试写在练习纸上?(时间2分钟)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还可以用来解比例。
5′
5′
12′
7′
8′
3′
一、复习导入:(前测)。
1.指名回答,齐读。
2.学生独立思考,在微型卡上写出比例,
指名汇报,学生手势判断,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小结: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齐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自学教材第41页内容。
(3)同桌交流。
(4)手势检测。
(5)练习: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进行流程性检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创设情境:小精灵不小心碰倒了墨水,把这道比例上的两个内项盖住了,你能把这道比例写出来吗?
(2)指名3位学生口答,其他学生手势判断,教师板书。
(3)指名回答。2~3名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验证发现的规律。每人出一道比例。
出示四人小组学习要求:①小组内先判断所举例子是否成比例。②验证
(5)指名汇报。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6)课件出示:分数形式的比例。教师精讲。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可以这么说交叉相乘积相等。
(7)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生写,汇报
(8)教师小结。
3.练习:(中测)
①独立写到练习纸上。②指名一学生汇报第一题,其余三题同桌互说。③师出示答案,四道中你做对了几道手势告诉老师。
三、巩固练习(后测)
①独立完成,②手势告诉老师你写了几道?③指名汇报。你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得那么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请你来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指名回答。
2.师结语
中测: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运用比例的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后测:
了解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和运用情况。
注释或总评: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12:( )=( ):2
字母表示: a : b = c : d
性质: a d = b c